AIPress.com.cn报道
10月28日消息,在华盛顿举办的GTC上,NVIDIA CEO 黄仁勋重新描绘了AI行业未来几年可能的走向,把NVIDIA的重心明确地指向AI基础设施时代:
不仅卖GPU,而是把数据中心升级成持续“训练—生成—反馈—再训练”的AI工厂。
他宣布 NVIDIA 将为美国能源部建设7台AI超级计算机,用于核武维护、清洁能源等国家级任务,并强调这是美国要在下一轮平台变革中“赢”的关键底座;
同时披露公司累计在手订单已达约5000亿美元量级,显示企业采购正从“试水”转向“刚需”。
黄仁勋在会上,确认与 Nokia 开展 6G 联合研发,目标是做“AI 原生”的 6G 网络以承接更大规模的推理与交互。
他的逻辑是:未来的 AI 应用将是实时的、高交互的,光靠传统蜂窝网络难以承载,而 6G 将成为汽车、机器人、边缘设备之间的“神经系统”。NVIDIA 将用自己的加速计算为 Nokia 的无线接入网(RAN)产品提供推理支持。
比 6G 更超前的,是量子。
他推出了一个名为NVQLink的架构,让 GPU 能“直接”接上量子处理器,而不是通过软件级中转。
已有 17 家量子硬件厂商承诺支持这个标准,还有 9 家研究机构将基于它进行实验。从某种意义上,它可能成为“量子-传统混合超算”的雏形。
外界质疑“AI 泡沫”时,黄仁勋直接给出反驳:不是概念期而是产业化期——客户“用真金白银为模型能力买单”,订单与政府项目正在形成正反馈,这也是公司在华盛顿首办大会、主动拥抱公共部门与产业伙伴的原因。
他特别提到与 CrowdStrike 的合作,希望用 AI 抵御 AI 生成的攻击。网络安全行业向来不缺口号,但“AI 攻、AI 防”的博弈将真正催生下一代安全平台。
上述 DOE 超算和企业侧大单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去泡沫”证据。
在供应链与制造上,他把“技术主权”写进路线图:
Blackwell 将在美国本土制造/组装,已有亚利桑那、得州、加州的产线和系统工厂规划,配合更大规模的 AI 工厂投资。这既是产能与交付的需要,也是政策与国家安全的取向。
关于全球市场,他没有回避敏感话题:受出口限制影响,NVIDIA 在中国高端 AI 硬件的份额“几乎归零”。他表示遗憾。
他宣布,NVIDIA 的新平台 DRIVE AGX Hyperion 10将为自动驾驶提供计算底座,涉及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神经推理等模块。
Uber 和 Stellantis 将基于该平台,在 2027 年前部署十万辆Robotaxi。这个数不是Demo,是规模。
同时,NVIDIA的AI Enterprise软件平台将兼容企业自动化、内容生成、模型管理、网络安全等任务,这意味着:
卖芯片只是入口,卖“长期订阅的软件能力”才是利润。它正悄悄从“半导体公司”向“AI 服务运营平台”转变。
把这些点连起来,会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上接 6G 与量子、下接本土制造,中间以 Blackwell 及后续平台做承压梁,前端用 DOE/企业级需求把“泡沫”敲实为订单。
从“芯片公司”到“AI 基础设施提供商”,这场转身不靠标语,而靠产线、合同和互联标准落地。
编辑:Horch
上一篇:彭博:中国科研影响力迅速提升已接近美国,有望引领全球科学
下一篇:豫股后备军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