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董鑫
“选择海南就是选择机遇,投资海南就是投资未来。”
距离海南自贸港启动全岛封关运作还有不到两个月,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向企业家们发出邀请。
据《海南日报》报道,10月27日,冯飞在海口与参加“企航”行动之“上市公司海南行”活动的企业家座谈。
“企航”行动之“上市公司海南行”活动自10月25日启动,为期4天,吸引了全国90余家企业参与,其中上市公司70家,总市值超1.6万亿元。
座谈会上,冯飞对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企业家表示欢迎,介绍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展。
这是一场事关“机遇”的双向奔赴。

对投资者来说,现在是提前布局,抢滩海南自贸港封关前的“黄金窗口期”。
今年7月,海南正式宣布,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后,将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官宣”之后,赴琼考察的投资者一波接一波。
参加此次“企航”行动的企业,涵盖了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代表们考察了解了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软件园等产业园区以及海南自贸港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示范项目等重点项目,寻找投资机遇。
投资者们能够更加想投、敢投、愿投,信心源于一系列政策红利和配套措施的发布。
以“零关税”为例。
封关之前,海南自贸港对“零关税”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零关税”原辅料、自用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及游艇共约1900项,占比21%,仅允许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事业单位作为享惠主体。
封关之后,财政部已经明确,进口“零关税”商品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商品范围扩大至6637个税目,占比约74%,且享惠主体将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加工增值达到30%的可免关税销往内地。
10月27日,在招商大会上,海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泰资本股权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等6家机构现场签署了4份基金战略合作协议,首期预计募集规模超20亿元,同步推进的四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预计未来孵化培育超过20个新质生产力优质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此外,山东黄金集团、中泰证券等12家企业还现场签署了投资意向书。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自贸港,会享受很多国家政策红利,我们也想抓住这个机遇。”中泰资本负责人迟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海南来说,这是今年四季度和“十四五”收官,以及全岛封关运作之前的“奋力一跳”。
年初吹响的招商引资号角,已经传来回声。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海南全省招商签约项目517个,签约总金额约2551亿元。其中投资类招商签约项目464个,签约金额约2113亿元,已接近去年签约金额,海口市综合交运设施物流集散枢纽建设项目、方大集团海棠湾医疗健康城项目一批投资超5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已经落地。
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不等人、发展不等人。
10月24日,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第二天,海南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明确要求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全力抓好四季度攻坚和“十四五”收官。同日,2025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暨第四季度工作部署会召开。会议要求,海南各地各部门只争朝夕、背水一战、精准发力。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加强招商推介签约项目跟踪对接,加快形成大招商、大服务、大贸促格局。
前三季度,海南共开展招商推介活动268场次,远超去年全年180余场次。尤其是7月23日宣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时间之后,海南相继开展了多场高规格招商活动,促成签约招商项目26个、总投资约370亿元。
要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须更加主动作为。
10月27日,在海南,省委书记与70余家上市公司企业家面对面,坐下来共话自贸港建设,共商合作新机遇。
冯飞表示,希望各位企业家深入了解海南、投资海南,用好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海南将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当好服务保障企业的“店小二”,实现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在北京,海南自贸港财税政策高峰论坛举行,18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
海南省财政厅厅长蔡强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围绕“零关税”和“低税率”,全面介绍了已初步建立并兼具稳定性、特殊性、系统性、渐进性的海南自贸港税收政策制度体系。
海南自贸港即将迎来开放发展新阶段,机遇的大门已然敞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