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克瑶】具身智能正从炫目秀场加速迈向广阔应用场。有报告指出,具身智能未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并将引领带动交通物流、工业制造等领域发展。
在河南,具身智能也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10月27日,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具身智能专委会(以下简称具身智能专委会)在郑州市郑东新区揭牌。与会嘉宾认为,具身智能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河南具身智能产业在产学研用协同生态体系构建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河南具身智能产业有了专属产学研平台
具身智能专委会由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牵头倡议,联合河南省内外智能制造、机器人研发、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用单位及优质企业共同组建,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李清都、主任助理周闯闯分别担任会长、秘书长。

李清都向大河财立方记者介绍,具身智能专委会是全省锚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沿、抢占具身智能赛道战略机遇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关键桥梁。
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具身智能专委会的使命。李清都表示,具身智能专委会聚焦国家及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部署,为河南相关产业智能化转型赋能增效。
大河财立方记者发现,具身智能专委会成员及会员单位,具有产学研特色,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执行院长曹向阳、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吴兰、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张杰等担任副会长,会员单位包括郑州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威科技)等。
将产学研用贯穿起来,是具身智能专委会的首要任务。李清都认为,现在专委会有这么多的合作伙伴,搞好产学研用是专委会的第一个任务;核心技术攻关是专委会的第二个任务,将通过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做好技术服务,为大家排忧解难;第三个任务就是把场景建设好,用实验室建设的通用技术把具身智能的落地场景做好。
具身智能怎么用起来?河南已发文支持
具身智能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科技新词。从持续热议的概念,再到落地应用的产品,具身智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具象化。
李清都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通俗来讲,给人工智能(AI)加上机器人身体,就是具身智能。有了机械制造的身体,AI从电脑里的信息流,升级为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感知、与人交互的智能体,通用型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终极目标形态。
2024年8月,《河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正式印发,提出统筹推进技术突破、产业培育和市场应用,着力强创新、育产业、拓场景、优生态、筑基础,以人形机器人为引领,加快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构筑产业赛道新优势。
人形机器人成为具身智能应用的“牛鼻子”。李清都表示,人们的生活环境、使用工具都是人来创造并使用,因此人形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更好实现,将人的知识技能迁移至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经过训练就可以做人能够做的事情,这样就能促进具身智能的发展。

揭牌仪式后举办的研讨会环节,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杰表示,打造未来制造业的“工人”、家政服务的“保姆”等角色,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愿景。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河北省机器人感知与人机融合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士杰阐述了具身运动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历程。
与会专家认为,河南人口众多、产业门类齐全,市场规模大、工程师数量多、应用场景丰富,数据采集方便,交通便捷有利于内外交流。
掘金万亿级市场,河南需构建产业生态
大会现场,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秘书长王鹏表示,大会由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主办,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承办,旨在汇聚政产学研力量,深入探讨具身智能发展前沿,并见证具身智能专委会的成立。那么,此次成立的具身智能专委会,瞄准的未来市场规模有多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并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处于起步期,在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和产品制造方面具有较好基础,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0亿元、在2035年突破万亿元,并将引领带动交通物流、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等多个应用领域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跃升。
《报告》指出,中国既有视觉、语言、动作等多模态模型研发能力,又能够生产用于具身智能体的伺服系统、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主要零部件,而且具备成本优势。
多家豫企已涉足具身智能产业:汉威科技在具身智能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传感器产品储备,例如柔性触觉传感器、机器人指尖压力采集模块等。由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牵头组建的河南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打造省内首个具身智能“训练场+4S店”。
面对万亿级市场的潜质,河南亟需打造具身智能产业生态,这也是具身智能专委会未来的努力方向。周闯闯向大河财立方记者透露,作为区域具身智能产业的融合创新枢纽与产业服务平台,具身智能专委会将持续畅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促进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流动,着力构建协同共进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