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大赛“城市记忆”AIGC数字创意赛道组委会与“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组委会首次联合主办的“IP与AIGC共创共生的未来路径研讨会”在成都科幻馆成功落幕。
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四川及国内其他地区的产业协会、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代表,以及来自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的国际留学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场具有国际视野的AIGC与IP融合探索盛会。这标志着IP与AIGC的融合从概念探索迈入“生态共建”的实质阶段。
作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关键领域,数字文创产业已成为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本次研讨会以“顶层设计 +实战路径”为核心特色,通过“赛事与产教融合”“科幻IP打造”“IP与AIGC共创”三大递进模块,系统构建了从人才培育、创意生成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生态体系,为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蓝图。
在产教融合板块,嘉宾们围绕生态基石建设展开深度探讨。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刘御廷的开幕致辞后,“城市记忆”AIGC数字创意赛道组委会执行主任闻洺对赛事进行了推介。
随后,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金立标分享了智能传媒视听内容生产前沿趋势;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副所长王建宙介绍了文交所作为主办方之一,依托成都传媒集团红星智媒,在媒资挖掘、IP孵化、版权锚定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探索,并发布城市记忆、非遗焕新、动画IP共创以及科幻天问等一系列IP项目共创任务清单。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许志强则带来了主题为《应答时代命题:产科教融合赋能数智影像创作人才》的分享。
成都智媒体城作为省市重点项目,聚焦现代传媒、数字文创、AIGC三大方向发布合作机会清单,助力“科幻想象力” 转化为“优质生产力”。活动现场还发布《AIGC数字创意领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成都倡议》,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的人才根基。
科幻IP创作环节聚焦创意源头革新。著名科幻作家、中国火星人居研究院副院长吟光以《人何以为人?AI何以为AI》为题,分享了哲学思辨与实战结合的IP工作流;2023年雨果奖获得者赵恩哲深入解析AI短片设计逻辑与IP塑造方法,展现了 AIGC作为“创作伙伴”催生的艺术新范式。
IP与AIGC共创板块则展现实战全景。行业专家阐述专业创作者进化路径,高校共创营师生展示《毛孩子的成都生存法则》《千年古蜀,星耀今朝》等创意作品,社会学员分享“从0到1”的实践经验。人才培养中心负责人详解《AIGC“超创+ 共创”人才培养生态构建规划》,呈现多维度共创生态格局。
为支撑生态长效发展,大会举行聘书颁发仪式,授予特聘专家评委、共创导师及产教融合产业导师三类聘书,组建起跨领域核心人才队伍。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泽登旺姆 图据 文交所 编辑 曾雪柔
上一篇:俄网络贸易占数字经济总量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