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2025年10月17日上午,为积极响应国家与省、市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融合发展的号召,广州市电化教育馆组织实施的2025年“数智创未来”系列科普行动之无人机普惠课程进校园活动在广州市南武中学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系统化推进无人机课程,构建“课程-师资-活动-竞赛”一体化的教育生态,全面提升青少年数智素养,为广州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罗航、应用推广部主任陈新江、项目负责人王同聚老师,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胡睿华老师、教育信息中心沈妙慈老师,项目技术团队,与南武中学黄赛飞副校长、陈未来副主任、陈忠副主任,以及学校无人机项目负责人许月媚老师、项目实施教师刘钜恩科长共同参与,围绕课程落地实施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实地考察。
一、专家到校,共启数智新篇章
上午9时20分,市电化教育馆与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专家领导一行抵达南武中学,受到学校的热情接待。在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双方移步聚贤堂,正式开始座谈交流。会议由南武中学陈忠副主任主持。他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与议程,强调此次无人机课程的落地是学校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
二、座谈交流,共话科创教育未来
在座谈环节,南武中学黄赛飞副校长首先以《科技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未来》为题进行发言。他回顾了学校建校120年来的育人传统,重点介绍了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的系统布局与丰硕成果。作为全国创客教育“领航学校”和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南武中学已建成八大科技创新实验室,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教师队伍。他特别提到,“南武小飞手”无人机社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157项,培养了多位国家级和省级冠军。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无人机课程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科创教育品牌。
随后,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罗航代表指导小组发言。她充分肯定了南武中学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扎实基础与前瞻布局,并指出,“数智创未来”项目不仅是设备与课程的输入,更是一个系统性支持工程。市电教馆将为学校提供设备、课程、师资培训等全方位支持,希望南武中学能将无人机课程打造为区域科技教育的示范项目。
接下来,南武中学无人机项目负责人许月媚代表项目团队进行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她围绕“科技教育整体情况”“无人机课程规划”和“现有资源基础”三方面展开说明,指出学校已在三个校区形成各具特色的科技课程体系,无人机课程将嵌入“学创课程群”中的“智能技术项目”模块,设定“普惠启智”“专项突破”“精英竞技”三级目标,并率先在高一年级试点实施。她表示,有信心在“数智创未来”项目的支持下,将无人机课程打造为南武科技教育的新名片。
三、设备交接,携手共建教学平台
座谈结束后,进入无人机设备交接环节。市电教馆副馆长罗航代表指导小组,向南武中学移交无人机教学设备。学校项目负责人现场清点数量、检查设备完好性并签署验收文件。随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这批设备的到位,标志着无人机普惠课程在南武中学的硬件支持全面就绪,为后续课程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地调研,把脉课程实施空间
设备交接后,专家团队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前往无人机课程拟用的教学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在科普e站,专家们重点查看了无人机飞行区域,对防护措施和空间布局提出了优化建议,并与校方就设备存放、防潮管理等细节进行交流。专家团队对学校的前期准备工作表示认可,并对课程实施中的安全规范与教学组织给予了具体指导。随后,专家团队还参观了STEM学创空间、斯坦福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学联动实验室及人工智能基地,了解了相关学生培养与课程开设情况。
五、科技育人,数智筑梦
本次“数智创未来”无人机普惠课程入校指导活动,不仅是设备与课程的交接,更是广州市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座谈交流,校馆双方在课程目标、实施路径、资源保障等方面达成高度共识;通过实地调研,课程落地的空间与技术条件得到进一步优化。
无人机课程的引入,是“数智创未来”项目与学校科技教育生态的深度融合。它既是学生接触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等前沿科技的窗口,也是学校构建“普及—提升—拔尖”科技育人链条的关键一环。未来,学校将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持续推进课程实施、优化教学资源、强化师资培训,努力将无人机课程打造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教育品牌,为广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贡献南武经验。(撰稿:许月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