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0月26日电 (记者郭莹)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今日在福建泉州开幕。大赛以“博创引领四十载 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分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和揭榜领题赛4个组别,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等7个赛道,汇聚大批高水平参赛项目。大赛期间,同步组织交流对接、人才招聘和成果概览等活动。
活动现场。四川人社供图
本次总决赛,四川有64个项目入围,其中省厅代表队39项、四川大学代表队25项,较上届总决赛数量增长60%,入围总数创历史新高。这些项目聚焦机器人、人工智能、油气探测、肿瘤医疗等前沿领域,不仅创意新颖、技术领先,且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贴近产业实际需求,体现出较高的创新水平、扎实的研发基础和良好的转化前景,彰显了四川省博士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全国性赛事,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有效推动产学研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为全面提升参赛项目核心竞争力,四川参赛队伍通过赛前集中培训、专家“跟踪”指导、开展演练等途径促进各项目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各项目团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学习参考本领域本行业项目优势特点,加强研究、充分讨论,促进项目内容优化完善。
四川是全国最早14个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市之一,自1986年开展工作以来,在人社部、全国博管委的大力指导下,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壮大招收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完善公共服务。
在政策供给方面,四川精准打造博士后“引、育、用、留、服”全链条体系,以《关于加快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的九条措施》为引领,配套《四川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四川省博士后招引、在站及出站管理与服务办法》等系列政策制度,构筑起覆盖从进站到出站、从科研创新到生活保障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在平台建设上,全省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4个、工作站145个、创新实践基地216个,实现全省重点学科、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全覆盖,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成就梦想的广阔舞台。
在资金支持方面,四川逐年加大省级财政投入,2025年预算达2.4亿元,近3年累计投入超6亿元,为博士后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建成“四川省博士后工作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同时,四川积极支持认定省级高层次人才,贴心解决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让博士后群体心无旁骛、专注创新。
数据显示,40年来,四川累计招收博士后1.3万余人,其中近5年招收进站6800余人。出站博士后70%以上留川创新创业。全省范围内先后涌现出李言荣、徐卫林等院士及130余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近5年在站博士后取得专利4300多项,出版专著近400部,发表论文2.2万余篇。 两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斩获7金6银17铜,近2年51人入选“博新”计划,彰显人才培养的创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