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10月23日,记者在高老桩新能源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看到,一辆辆标有“高老桩新能源重卡推进计划——性能卓越零碳先锋”字样的蓝色重卡整装待发,一个个带有A、B枪的重卡超充呈一字形排列。据了解,公司已有近800辆电动重卡投入运营。
从建设“零碳发展”智慧园区到智能化充电桩生产线,再到高老桩重卡星链充能指挥系统……参加山东省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培训会现场观摩的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济宁市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创新做法,让大家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福栋在全省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培训会上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进一步明确移动源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完成今年和“十四五”任务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开局重点工作,建设更科学、更有效、更精准的移动源污染防治体系,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完成“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培训充电赋能,精准科学治理
“OBD诊断仪不能完全真实读出车辆OBD信息,如何进行测试?”“底盘测功机实际转速与现实速度存在差距,以较低车速通过检测,这种应怎样测试?”
在培训会上,来自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移动源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分别围绕《“十五五”移动源污染防治规划基本思路》《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和重型车环保执法要点介绍 》《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移动源政策解读》等进行了授课。
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在用车监控室、非道路机械监控室、综合监控室负责人讲解了全省在用车监管重点工作、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加油站油气回收环境管理及综合业务工作要点,还安排了重型柴油车(国五、国六)后处理设施原理讲解及OBD造假查验与设备实操,并开展现场问题答疑。来自全省16市从事移动源环境管理的学员们认真聆听专家授课,详细记录每一个重点内容,并表示将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处长林文华介绍,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移动源环境管理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十四五”以来形成了由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统筹、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具体承担全省移动源排气污染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山东省定期开展柴油车联合执法检查,尾气检测年均合格率稳定在95%左右,“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坚持行刑衔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破坏OBD后处理装置问题,其中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公安机关成功侦破“12·13”柴油货车后处理装置造假案,全链条打击移动源违法犯罪行为。
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主任刘树成介绍,机动车环检机构是监管机动车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山东省每年对全省1584家机动车环检机构开展全覆盖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持续开展油品溯源行动,建立车用油品溯源台账,对调查结果深入分析,2025年1月—9月,共溯源到可疑加油站点165个,线索移交市场监管部门。
山东省出台《重型柴油车车载排放远程监控技术规范》,协助制定《汽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国家标准,创新实施重型柴油车“黑白名单”监管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源头编码,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打造柴油车“天地车人”数智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服务效能,精准、科学治理成效初显。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构建“精准打击、无事不扰”监管模式,将执法队伍建设作为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管的核心支撑,创新研发“网红码智能预警系统”,建立快速响应机制,2025年以来已刑事立案1起,行政处罚27起,罚款290余万元,形成“查办一案、震慑一片”的强大声势。
推进智慧管控,加快淘汰更新
“2019年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和产品的电动重型载货汽车运输比例为55%,去年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和产品的电动汽车运输比例达到88.8%,2025年前9个月大宗物料和产品清洁运输比例已升至95%。”连续攀升的数据,正是山东荣信集团有限公司交出的清洁运输成绩单。据了解,公司分批次采购了100余辆电动重型载货汽车,并与第三方运输公司合作签订电动汽车运输协议,大力推进清洁运输。
为加快推动移动源污染防治,济宁市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工作的通知》,以电动重卡为突破点,加速推进清洁运输比例提升。2025年1月至9月,全市五大行业清洁运输比例较2024年提升26个百分点,新增新能源电动重卡1289辆,较2024年提升452.28%,爆发式增长彰显“济宁速度”。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进淘汰更新,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25.6万辆,实现基本清零。现有19万辆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车,2025年底前基本淘汰,目前已淘汰16.5万辆,占比86.8%。累计淘汰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1.74万台,实现动态清零。在挪威“第二届零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国际研讨会”上,推介了山东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工作经验。
相关数据显示,山东省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64万台,实现“一机一码”精准管控。36.2万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安装定位监控,18万辆重型柴油货车安装OBD远程监控,数量均居全国前列,非现场监管能力大幅提升。
面对传统路面抽查监管效率低、覆盖难的困境,潍坊市建设并推广应用大宗物料运输企业门禁监控管理系统,初步构建起一套高效、精准的“非现场监管”新模式。目前,全市联网企业已达211家,累计识别车辆1767万多辆(次),实现了绩效分级企业全覆盖和已建门禁的重点单位全联网与智慧监管。
威海市强化检测体系建设,夯实检测能力基础,以移动源综合监管平台为大脑,以精准检测、高效执法、源头治理为抓手,构建形成了全域覆盖的“1+3”(“1”个市级+“3”个县级)移动源监管格局,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
王福栋在培训会上要求,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认真总结“十四五”经验做法,加快构建“1+16”(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16市)移动源监管体系,推进实现移动源污染治理现代化,更好发挥对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支撑和服务作用,为美丽山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移动源非现场监管能力建设,依托“美丽山东数字化治理平台”,全面整合移动源相关监管数据,提升移动源省市一体的监控水平;利用大数据与先进监管技术,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环检机构联网、重点行业企业门禁、柴油货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监控等手段的作用,提升移动源环境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强化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针对机动车环保检验领域和柴油货车尾气后处理装置造假开展专项整治,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对弄虚作假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严厉打击机动车环检机构弄虚作假,对发现的弄虚作假行为紧盯不放,涉嫌违法的,依法依规固定证据,按程序移交司法部门从严从速从重处理。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每周将环检机构问题线索推送各市处理,各市每月底反馈调查处理情况。
坚持疏堵结合,加大监管力度,严查超标排放、破坏尾气后处理装置等违法行为,压缩国三柴油货车使用空间,倒逼车辆淘汰。扎实做好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及新能源替代补贴工作,确保整机报废拆解到位、补贴发放及时。加快组织符合建设要求的企业建设门禁系统并联网,已建成的企业要对照新标准利旧更新、升级改造,强化重型柴油货车OBD远程监控,确保完成移动源非现场监管任务,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