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最新消息,10月24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组合体已经被成功转运至发射场。现在,发射场的各项设施设备一切正常,接下来将按照计划进行一系列发射前的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预计很快就能选择合适的时机实施发射。
今天,神舟二十一号的航天员将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参与后续的发射演练。在演练中,他们将与各系统进行紧密配合,完成从待发到起飞全过程的所有操作。同时,任务相关系统也将继续进行发射前的检查与测试,确保火箭和飞船的状态和性能达到要求,确保发射顺利进行。
考虑到冬季恶劣天气的影响,包括低温、大风和扬沙等,发射场对一些设施进行了升级和改造。特别是在发射塔架的密封性和整流罩空调系统方面做了增强,以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王明表示:“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我们进行了充分的预演,确保一切顺利,任务能够圆满完成。” 赵磊也补充道,在船箭组合体垂直转运到发射区后,所有系统会进行功能性检查,之后还会进行全系统的发射演练和综合演练,以确保各系统接口的匹配性、工作协同性和流程的科学性。最后,火箭的推进剂将被加注,准备点火并进行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孙艳秋介绍,这次发射的火箭有16项技术改进,其中最重要的改进是光学导航系统的全面升级,增加了惯性测量组合的冗余度,这大大提高了火箭的飞行可靠性。
与此同时,目前正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已经完成了交会对接的在轨训练,并做好了迎接神舟二十一号的准备。他们已经在轨飞行超过170天,取得了不小的科研成果。
在航天医学方面,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完成了多项实验,如上下视野研究、执行功能训练和脑电实验等,这些实验有助于了解长期空间飞行对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同时,他们还进行了视觉、肠道菌群以及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后续空间任务提供重要数据。
此外,乘组还完成了多项空间材料科学的实验,包括样品清理、维护工作等。同时,他们还完成了微生物防控技术的实验,继续推动空间新技术的发展。
在轨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完成了四次出舱任务,安装了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并进行了舱外设备巡检。通过出舱,验证了天和核心舱节点舱作为备用出舱口的性能,为未来的多样化任务提供了更多选择。
至今,航天员陈冬已经完成了六次出舱任务,成为中国航天史上执行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他的在轨飞行时长已经超过了38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的在轨驻留时间纪录。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健康,任务中还进行了多项医学检查,包括腹部、肌肉和心血管等方面的超声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地面科研团队能够实时了解航天员的健康状况。接下来,航天员们将迎接神舟二十一号的到来,并进行在轨交接,同时开始为返回地球进行身体锻炼和医学检查,逐步适应地球的重力。
这项任务的顺利进行,无疑为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未来更多的深空探索任务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