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 图片由校方提供
手术机器人精准执刀,为鸭蛋开展“脑膜”移植模拟操作,缝合上番茄皮……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正在成都医学院举行的四川省第十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的真实画面。
这场持续一天半的“医学大考”,吸引了来自全省44家住培基地的200余名青年医师同台竞技。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赛事首次增设“挑战赛”环节,引入手术机器人操作和“妙手精巧”两项创新项目,让传统技能竞赛焕发出科技感与趣味性。
参赛选手进行手术机器人操作
将西红柿皮移植到一块破损的“脑膜组织”鸭蛋膜上,模拟临床上的修复过程。看似有点“接地气”,但其实非常考验显微操作的稳定性。这项名为“妙手精巧”的比赛,在显微镜下使用发丝般细的缝线完成组织移植,既贴近临床实际,又充满创意,成为现场最受关注的看点之一。
更引人注目的是手术机器人操作挑战。“作为全国住培技能赛事中较早引入该技术的省级比赛,四川此次走在了前列。”据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夏勋介绍,“参赛选手需在胸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辅助下完成精细操作,检验其对微创外科前沿技术的掌握能力。”同时,夏勋也担任了本次比赛的副总裁判长,“很多选手是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所以我们提前半个月开放训练中心,让大家免费练习。”夏勋表示报名异常火爆,“有学生打电话来问能不能晚上加练一会儿,我们都尽量满足。”
挑战赛中开展“妙手精巧”项目
本届竞赛仍以临床实战为核心,设内科、外科、全科、口腔四大类单项赛,涵盖90余项操作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口腔专业技能首次被纳入正式比赛项目,标志着住培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
比赛采用多站式与赛道式结合的形式,选手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模拟接诊、急救处置、团队协作等任务,全面考察临床思维、沟通能力和应急反应。“每一站都需要在8分钟内完成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判断,作出诊断和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题目涵盖口腔内科外科,兼顾临床诊断思路,又考虑实操项目,整体难度比较大,但也特别锻炼人。”刚完成口腔赛道单项赛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罗毓琪向记者坦言。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峰在开幕式上介绍,自2008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住培制度以来,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性机制。2025年全省住培首考通过率再创新高,住培质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青年医师成长的重要阶梯。”成都医学院党委书记来建表示,学校已连续十届承办该项赛事,见证了一代代年轻医生从这里走向临床一线。
从传统缝合到智能机器人,从标准化病人到鸭蛋上的“显微手术”,这场技能竞赛也折射出“转变”,在坚守临床基本功的同时,拥抱技术创新,培育面向未来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