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王 红
新型农村社区服务的现代化事关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也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新时代背景下,及时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的数智技术应用于新型农村社区服务,有助于更好实现社区服务的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
一方面,数智化技术能够精准分析社区居民在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智能化生成更趋于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方案,为社区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科学参考。另一方面,数智化还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社区服务的流程和资源配置,以数字化服务平台搭建,让居民办事“少跑腿,更便捷”,让资源的节约集约化利用释放出更多生产生活效益。
落实到具体的发展实践中,一是要搭建基础支撑体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光纤宽带建设;推进电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为物联网设备部署提供“硬支持”。由街道(镇)或社区牵头搭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数据平台,整合政务、养老、治理等各类数据,制定数据共享标准。二是要强化政策引导与资金保障,破解落地难题。明确数智技术在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的应用目标、重点领域和激励措施,将服务效能纳入政务考核体系;对参与社区数智化项目改造的单位及企业适当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支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互联网企业、社会志愿组织共同参与农村社区数智化建设。三是培育数字人才队伍,筑牢人才基石。开展对社区工作者及居民的数智技术培训,提升其数字素养。如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数智乡村”实践基地,邀请技术专家驻村指导。四是坚持需求导向,避免“重技术轻实效”。在项目实施前要扎实开展需求调研,坚持需求导向,优先解决村民最关心的难点重点问题。针对老年群体、特殊困难群众等,仍保留线下服务窗口和人工代办渠道,确保服务的全覆盖。
此外,为尽可能规避数字鸿沟、无效植入及数字安全等问题及风险的发生,还应建立数字帮扶机制,组织社区志愿者“一对一”帮助农村老年群体掌握智能设备的便捷化使用方法;鼓励企业开发符合农村实际的轻量化、易操作的数智化工具,简化界面设计和操作流程;开展技术试点,根据反馈合理优化系统功能。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用加密技术、权限管理等手段保护数据安全;明确数据采集、使用、存储的规范,依法打击数据滥用行为。
总而言之,以数智技术赋能新型农村社区“服务更精准、治理更精细、生活更便捷”既是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数智化服务能够为提升农村社区现代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新型农村社区也必将在数智化助力下实现更加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淮阴工学院横向课题〈项目号:Z421A2519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