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台州一名3岁孩童喝奶茶后玩蹦床、不幸窒息身亡一事持续引发关注。10月25日上午,澎湃新闻从台州临海杜桥镇有关部门获悉,19日事发后的第一时间,辖区派出所已介入处理,乡镇各部门也抽调人员成立了专门的调解小组,但家长情绪上有起伏,所以之前两轮的调解工作暂未取得进展,25日开展第三轮调解。

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对接
尽快推进解决此事
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孩子的不幸离世,大家也表示十分同情,在调解的过程中,也对家长进行了一些心理疏导,有关部门将积极协调对接,尽快推进解决此事。

现场监控视频显示,当天15时49分,两名孩童在游乐场蹦床上玩耍,其中穿绿色衣服的小孩在蹦床上跳了数下后,于15时51分忽然坐了下来,而后又起身走到后方的网格墙区域,再次坐下。和他一起玩耍的白衣小孩随后急匆匆跑向前方,出了监控画面。
数秒之后,白衣小孩重新进入画面,紧跟着的是一名白衣女子,白衣女子身后,一名黑衣女子也急匆匆跑了进来。白衣女子跑到绿衣孩童身边,但很快她就抱着绿衣孩童快步走出网格区,在监控中可以听见女子呼救的声音。
据多家媒体报道,涉事奶茶品牌的工作人员称该事件目前正在调解中。
记者登入该奶茶小程序下单页面,在珍珠奶茶专属页面的图片下方找到“展开更多”。点开之后,关于该款奶茶产品的成分、风味、致敏原信息、杯型和温馨提示等文字一览无余。“温馨提示”部分写出“请勿一口吞饮,三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饮用,老人儿童需在监护下饮用”的语句。

守好自己的“防线”
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事件被报道后引发网友广泛议论,不少人表示,这本是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3岁孩子本就不应该喝珍珠奶茶,这是基本的育儿常识。珍珠奶茶中的珍珠、椰果等小料质地Q弹,3岁儿童吞咽功能和咀嚼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很容易发生呛噎风险。
对此有媒体评论道,家长不仅让孩子饮用这种高风险饮品,还放任其在饮用后进行蹦跳等剧烈运动,这无异于将孩子置于双重危险之中。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的安全意识过于薄弱,对危险的预判和防范明显缺失,无疑是悲剧发生的首要原因。
事发之后,家长认为奶茶店和游乐场、商场都有责任,却未见其充分反思自身的监护失职,令人遗憾。孩子去世了,家长心情悲痛,情绪激愤之下急于寻求情绪宣泄与责任归属,想通过追究外部责任来缓解内心痛苦,心情可以理解,通过法律程序追责也是其应有的权利。但对于自身在育儿方面的错误,也不能一味“甩锅”,视而不见。
从法律角度来说,各方的责任的确也需要厘清。家长未履行好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义务,当然存在重大过失。奶茶店虽称小程序上有“儿童和老人要在看护下食用”的提示,但这种提示一般不太明显,如果未在店内显眼位置进行明显告示,也未对顾客进行口头提醒,其是否算是尽到安全提示责任,有待商榷。游乐场方面,若是未能阻止幼儿在剧烈运动时饮食,或是如家长所言存在救助不当的行为,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责任的划分和追究一定会有一个结果,但无论如何,孩子鲜活的生命都无法再回来。我们必须重视和思考的是,守护儿童安全的防线为何会层层失守?幼小的孩子如初绽的蓓蕾,身心稚嫩脆弱,缺乏对危险的预判和自我保护能力,家庭和社会有责任为他们构筑起牢固的防护网。家长应摒弃“经验主义”,主动学习育儿知识和安全常识,履行好监护职责,不让孩子接触高风险食品、物品;商家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低龄儿童食品设置明显警示,甚至限制购买;公共场所应完善急救设施,定期培训员工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充分履行安全提示和保障义务。只有各方都能以百分百的责任心,守好自己的那道“防线”,才能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为儿童成长营造真正安全、健康的环境。
监 制丨李绍飞
编 辑丨单镜宇
审 校丨刘雅虹
来 源丨央视网综合澎湃新闻、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