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创新课堂上,AI技术不仅打破空间限制,更让语言学习“活”起来,日前,湖南“AI大模型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专题研讨活动在天心区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北校区举行,来自湖南省电教馆、教育学会的专家以及各项目校教研骨干,共同探索技术赋能教育的新路径,展现了AI技术与语言教学融合的鲜活成果。
在课例展示环节,四节融合AI技术的语言课生动演绎了“技术赋能课堂”的无限可能,让与会者眼前一亮。
湘西美食飘香英语课堂上,龙山县第五小学何小波老师带来的《I like dumplings》课程,运用AI大模型生成湘西特色美食视频和英文菜单。学生们在学习食物英语表达的同时,化身“美食推荐官”,用英语推介家乡特色,在语言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
湘潭市建元中学徐缘老师巧妙结合VR技术,让学生“穿越”苏州园林。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设计展厅、完善导览词,还与AI智能体“豆包”实时对话,遥远的园林美景瞬间呈现在课堂之中,引发阵阵惊叹。
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的米娟老师和何鑫老师分别展示了不同学段的AI融合课例。从创意设计“月饼代言人”到实景任务“长沙美食探店”,AI技术创设的真实语境,让学生们在掌握语言的同时,更深层次理解文化内涵。
湖南省教育学会数研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翁可立表示,这些课例充分展现了“双主·三环·四阶”教学模式的优势。AI技术的恰当使用,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生动。
湖南省电教馆党总支委员彭介润指出,各项目校要始终坚持课题研究的初心,注重过程积累,及时总结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切实提升教科研水平。
AI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批判思考的“课堂合伙人”。随着“双主·三环·四阶”模式的不断应用和优化,AI大模型将持续为中小学课堂注入活力,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更高效、更生动的优质教育。湖南在教育与AI融合发展的探索正朝着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为全国的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