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在科技馆,现在在小区里就能与机器人对弈、用智能设备监测健康、体验“眼神翻译”黑科技。近日,青秀区新竹社区“芯竹智联”人工智能服务馆启动测试运营。这个由新竹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全程参与筹建、联动科技企业打造的AI综合体验空间,迅速成为居民打卡点。
代表积极破题:让科技资源“沉”到居民身边
“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触摸科技、享受便利”,这是驻站人大代表在社区调研时听到的最多心声。为把科技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驻站人大代表主动扛起责任,经过多方协调,中医体质辨识仪、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下棋机器人、助教机器人等一批实用型AI设备顺利引进社区。原本“藏在实验室”的科技产品,变成了居民触手可及的生活助手,“芯竹智联”馆也由此成为集AI展示、体验、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居民体验下棋机器人。(马宏欣 摄)
现场人气爆棚:居民沉浸式感受AI魅力
服务馆开放当天,“芯竹智联”馆内人头攒动,各个体验区前的队伍排起了长龙。在“人机对弈区”,退休教师陈先生刚结束与机器人的象棋对决,忍不住赞叹:“下了几十年棋,第一次跟AI交手,它走一步想三步,太厉害了!”
人大代表在工作人员介绍下体验智能翻译眼镜。(马宏欣 摄)
在“智慧社区指挥驾驶舱”展示区,工作人员通过模拟演示安全监测、应急预警等功能,让居民直观看到AI安防网络如何守护社区安全。刚退休的保安刘师傅感慨:“有这个系统帮忙,小区安全更有保障,我们住得也更踏实。”
倾听民声优化:让AI服务更接地气有温度
“科技惠民,关键要听居民的意见”,这是驻站人大代表在参与筹建、运营全流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早在前期调研阶段,代表们就走进社区,收集居民对AI服务的期待与需求;体验活动当天,代表们更是穿梭在各个体验区,一边陪同居民操作设备,一边认真记录使用反馈。
活动现场,新竹社区站点人大代表体验“芯竹智联”微信小程序。(马宏欣 摄)
“这个翻译设备的按钮能不能再大一点?方便老人操作。”面对居民的建议,覃毓宁代表当场记下,并及时与工作人员沟通。现场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将根据居民反馈优化设备操作界面,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轻松上手,真正让AI服务既“智能”又“贴心”。
打造惠民样板:让科技服务长期惠及民生
“以前总觉得AI离生活很远,今天才发现它就在身边。”体验完所有项目后,带着全家前来的居民赵大哥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