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听说过PET/CT?
它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
被誉为还原肿瘤真相的“示踪神探”
它结合了两种技术
CT:侧重于解剖结构成像,通过清晰显示人体组织的形态结构以精确定位病灶。
两者结合,既能发现早期肿瘤,又能准确判断其位置和范围,是目前肿瘤诊断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PET/CT就是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与X射线断层扫描(CT)两种影像设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显像设备。
PET是一种功能代谢显像,提供病灶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是解剖结构显像,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所以PET/CT显像是功能显像与解剖显像的有机结合,它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尖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同时PET/CT可以一次显像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以呈现人体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
PET/CT如何发现肿瘤?
肿瘤细胞有个特点:特别“爱吃糖”。PET/CT检查前会注射一种类似葡萄糖的显像剂(18F-FDG)。肿瘤细胞会大量吸收这种物质,从而在图像上显示为“高摄取灶”,帮助医生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
PET/CT在肿瘤诊疗中的四大用处
01
鉴别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
如肺结节、乳腺肿块等,普通CT难以判断,PET/CT可通过代谢高低辅助鉴别,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或手术。
示例1,经体检发现右肺结节。行PETCT检查鉴别良恶性。
PET/CT:右肺上叶混合磨玻璃结节,代谢增高,考虑肺癌;
术后病理显示:(右肺上叶)周围型浸润性腺癌[腺泡型为主],癌组织未累及肺膜,未见肺内播散。
02
判断肿瘤是否扩散
一次全身扫描,就能看清肿瘤是否转移到淋巴结、骨骼、肝脏等部位,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示例2,左侧颈部淋巴结大,颈部淋巴结病检结果为鳞癌,临床考虑鼻咽癌可能。行PET/CT检查评估全身情况。
PET/CT:鼻咽癌(左侧椎前肌受累)(图A),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图B和图C)、肝转移(图D),分期约T2N2M1。
03
寻找“隐藏”的肿瘤原发灶
一些人先发现转移灶(如脑转移、骨转移),却找不到原发肿瘤。PET/CT能全身搜寻,找到肿瘤的“老巢”。
示例3,头晕时伴恶心,走路不稳。遂就诊于我院门诊,完善头颅核磁提示小脑占位,转移可能。行PET/CT检查寻找原发灶。
PET/CT:1、右肺上叶肺门处肿块,代谢明显增高,考虑肺癌(图A);2、左侧小脑半球环形代谢增高灶,考虑转移(图B)。
病理结果:头(左侧小脑占位)送检,考虑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结合免疫组化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倾向肺来源。
04
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治疗后肿瘤是缩小了还是更活跃了?PET/CT能从代谢水平提前2-3个月给出信号,比普通CT更早反映疗效。
淋巴瘤化疗结束后评估:完全缓解
霍奇金淋巴瘤化疗2个周期后评估:部分缓解。
因此,PET/CT是肿瘤诊断和随访中的“利器”,尤其在早期发现、精准分期和疗效评估方面优势明显。但它并非万能,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合理选择。
供稿 | 田 冰 胡 兵
审稿 | 刘晨涛 卫 华
编校 | 宣传科
主编 | 王育红
审核 | 程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