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杨振宁
创始人
2025-10-23 22:35:25
0

据凤凰卫视报道,103岁高龄辞世的杨振宁先生,他在对人类影响重大的20世纪物理学界中,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的卓越设计师”。斐然学术成就之下,是他深邃的思想理论,可敬的爱国情怀,他的一生对世界对中国贡献卓越。

Part.1

2025 年10月18日,北京的秋风带着几分清冷,天空中散落着一层淡淡的云,清华园里秋色正浓,却始终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肃穆气息,这份沉重,是为一位巨匠的离去。

杨振宁,享誉全球的物理学泰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更是清华高等研究院的名誉院长。这位曾用“我的一生可以算做一个圆”来概括自己人生轨迹的老人,终究在这一天,为这个圆画上了圆满却令人不舍的终点,享年103岁。

如今,在清华园红砖小楼的高等研究院内设立了缅怀室,这里是杨振宁晚年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父亲杨武之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前来悼念杨振宁先生的师生、群众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他们手握菊花前来凭吊。

在堂屋正中央,“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的横幅格外醒目;悬挂的先生照片里,他的眼神一如从前在讲堂上凝望学子时那般温和,眼底深处却仍藏着当年探索宇宙规律时的那份坚定与执着。

对面的墙壁上,一幅幅定格着先生不同人生阶段的照片,默默诉说着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清华学子:

杨振宁先生非常和蔼可亲,是人们尊敬的老者、长者,是伟大的科学家,但是清华的人都知道尊重不打扰的原则,不拍照不询问,就是看着他,默默地注视着他,心里崇敬他。

1922年出生的杨振宁,童年记忆与清华园紧密相连。杨振宁回忆称:“我们在清华园里一共住了八年,从1929年到抗战开始那一年。清华园里的八年在我回忆中是非常美丽、非常幸福的。那时中国社会十分动荡,内忧外患,困难很多。但我们生活在清华园的围墙里头,不大与外界接触。我在这样一个被保护起来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年。在我的记忆里头,清华园是很漂亮的。我跟我的小学同学们在园里到处游玩。几乎每一棵树我们都曾经爬过,每一棵草我们都曾经研究过。”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我清晰地记得,那时清华园被一堵围墙环绕,我们居住在其中,生活在一个学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然而,我们几个孩子偶尔会组织探险队,冒险走出围墙外。那时的圆明园内,一些田地被当地农民耕种,我们便去拜访这些乡下人家,亲眼目睹了当时贫困的生活状况。看到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农村孩子,他们无法接受教育,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全家辗转至昆明,杨振宁也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在茅草搭建的教室里,吴大猷教授的群论课为他打开了理论物理的大门,王竹溪先生指导的毕业论文,更让他在统计物理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杨振宁人生第一次选择就让他选定了一生奋斗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在高中时期,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参加高考有物理这个学科,所以自修了一个月。我发现,物理比化学更加吸引我。因此,在被录取后,西南联大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择自由,于是我一入学便成功转入了物理系。可以说,我走上这条道路是非常幸运的。

Part.2

1943年秋,杨振宁参加庚款留美考试,1945年,杨振宁作为第六届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1949年,在费米和泰勒两位著名物理学家的推荐下,杨振宁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

1954 年,经过多年对电磁学规范不变性的思考,杨振宁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在我攻读研究生期间,我们这个领域恰逢一个新的已知,现在被称为高能物理或粒子物理,主要研究基本粒子。那时,这门学问正处于起步阶段,我有幸投身其中,在其成长过程中做出了一些贡献。可以说,我是在1948年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的,此后每年我都非常幸运地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1956 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这个革命性的观念很快被吴健雄等人的实验证实,引发了物理学界的革命,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在获奖的那个夜晚,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由国王和王后主持,吸引了数千名宾客。我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这要归功于庚子赔款。美国后来退还了部分赔款给中国,这笔资金被用于建立了一个类似清华大学的机构。我是在清华园中成长的,并且得益于庚子赔款留美项目,我获得了奖学金得以出国深造。在我结束讲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我既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共同的产物。两种文化之间既有冲突也有合作,这确实反映了我当时的真实感受。

Part.3

获得诺奖后,杨振宁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1966 年,他出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1967 年,他发现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的关键方程式,被命名为 “杨 - 巴克斯特方程”,该方程开辟了统计物理研究的新方向,甚至促成了量子群这一数学新领域的诞生。

在此期间,他还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突破,其提出的 “杨振宁模型” 为理解磁性材料提供了全新视角。

1994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颁发波尔奖时评价:“杨振宁的理论已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工作比肩。”

1957年到1962年间,杨振宁和父亲杨武之在日内瓦三次见面。父亲每次都会向他讲述新中国的变化,言语中透露着对儿子回国的期盼。但父亲也明白,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条件支持杨振宁继续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在最后一次见面临别时,父亲送给杨振宁两句话:“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这两句话在日后成了杨振宁一生的激励。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后,中美关系迎来破冰,“乒乓外交”开启,更让他看到中美关系潜在的缓和与机会。而美国《纽约时报》一则小新闻更是触动了他的内心,报道中提到,美国护照上原注明不能前往的国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被移除。这个消息像一扇微开的门,杨振宁敏锐地意识到,是时候考虑回国的可能了。

杨振宁写信给父亲杨武之表达回国探亲的意愿,杨武之将这一消息报告国务院后获批准。

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出面协助下,1971年7月,杨振宁第一次归国,成为第一位从美国归国访问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1971年,我清晰地记得当飞机飞越边境时,法国的驾驶员宣布我们已进入中国领空。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我的心跳加速。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新中国与旧中国完全不一样了。

Part.4

从1971至1976年,在6年时间里,杨振宁6次回国,几乎每次回国都受到周总理的会见、宴请,晚年身体状况不佳的周总理对杨振宁也关怀备至,即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总理对中国科学事业发展仍高度关注、倾力推动。

第一次回国的杨振宁也见到了邓稼先,当时杨振宁没忍住向邓稼先求证,中国的原子弹是不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邓稼先写了一封长信告诉他,中国的原子弹没有外国人参与。

信的末尾,邓稼先对挚友说,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1971年,我首次遇见邓稼先。在送我前往机场的路上,我即将离开之际,向他提出了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在中国制造原子弹的过程中,是否有外国人的参与?他似乎没预料到我会问这样的问题,表示需要确认一下。后来我得知,他向周总理请示了此事。周总理指示他如实相告,因此,邓稼先给我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证实,除了最初阶段获得苏联的一些帮助外,原子弹的主要研制工作都是中国人独立完成的。这个消息让我深受触动,情感上产生了巨大的震荡,以至于我忍不住流泪,不得不去洗手间平复情绪。

1973年7月12日,杨振宁携夫人杜致礼第4次回到祖国,7月17日,在周恩来总理和周培源的陪同下,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书房会见了杨振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在那个书房里,毛主席、周总理、周培源先生和我四人围坐,畅谈了一个半小时。我至今仍记得毛主席提出的一个问题:“在物理学中,理论与思想占据怎样的地位?”在物理学领域,我们通常讨论理论,而不常用“思想”这个词。事后我思考,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何在。我推测,他可能想了解,在其他领域,比如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与思想之间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区分。随后,主席的秘书进来提醒,主席的时间到了。在门口,毛主席对我说:“我小时候也曾渴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但未能如愿。现在,我很高兴看到你在科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些话,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此后数十年,杨振宁为促进中国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返美后,杨振宁到多所大学演讲,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被誉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他向周恩来总理提议中国应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得到周总理的高度重视,对恢复和加强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3年12月,81岁的杨振宁由纽约石溪迁回北京清华园定居,出走半生,再次回到了自己读书和成长的地方。

他将住所取名为“归根居”,写下一首《归根》:“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2004年9月,82岁的杨振宁站上清华第六教学楼的讲台,从秒、光速等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开始讲授《普通物理》。整整一学期,他每周都会出现在教室。

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现在是一个大时代,中华文化在高速的复兴。年轻人,第一,最好能够掌握他自己的兴趣,能够找到一个20年、40年有大发展的领域,走进去,现在全世界科技的发展非常澎湃,跨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极力地把兴趣变得广一点,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多增加一些知识,这样他将来可以做一个成功的研究人员。

基础物理学的影响往往是在数十年、数百年才能充分的显现,并且会长久的馈赠于后世,杨振宁先生的科学遗产也会如此。他是世界的,也带领中国学界融于、甚至引领国际科学合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实测分享{天天福州十三水}可以... 家人们!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天天福州十三水透视挂怎么安装这个问题咨询软件客服徽9752949的挂在哪...
今日重磅消息{情怀古诗词}可以... 有 亲,根据资深记者爆料情怀古诗词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咨询软件无需打...
玩家攻略{西南互娱}可以开挂吗... 网上科普关于“西南互娱有没有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西南互娱作*弊开挂的方法以及开挂对应的知识...
重大发现{友谊互娱}辅助开挂神... 有 亲,根据资深记者爆料友谊互娱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咨询软件无需打开...
实测推荐{瓦力棋牌}怎么开挂!... 家人们!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瓦力棋牌透视挂怎么安装这个问题咨询软件客服徽9784099的挂在哪里买很...
重磅消息{德扑圈}到底有挂吗!... 家人们!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德扑圈透视挂怎么安装这个问题咨询软件客服徽9784099的挂在哪里买很多...
玩家攻略科普{悠悠众娱}辅助开... 您好:悠悠众娱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84099】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
玩家最新攻略{聚友互娱}是不是... 您好:聚友互娱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4282891】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
玩家最新攻略{朋友安徽麻将}怎... 您好:朋友安徽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52949】很多玩家在这款...
实测讲解{福建兄弟十三水}可以... 实测讲解{福建兄弟十三水}可以开挂吗!原来真的有挂您好,福建兄弟十三水这个游戏其实有挂的,确实是有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