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电话来了,因为欧洲急了。安世半导体的事情导致中荷激烈冲突,而欧洲汽车业严重依赖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这一供应链面临被摧毁的危险。
简单说,就是荷兰这次搬起石头砸了欧洲的脚。
荷兰上月底强行夺取安世半导体的运营管理权,驱逐中方管理高层,挑起了争端。欧洲汽车业现在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但是他们自己也清楚怨不着中国,他们只是急迫地希望中荷能够解决纠纷,恢复供应链安全。
10月12日,荷兰经济事务部宣布,其已于9月30日动用《商品供应法》,以“对国家和欧洲经济安全构成风险”为理由,要求一年之内,安世半导体及其下属所有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全球30个主体对其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不得进行任何调整。该法案是1952年冷战期间地缘政治紧张之际荷兰推出的,但迄今从未使用过。随后,安世中国籍高管被夺权,收购安世的中国闻泰科技失去了对安世的控制权,仅保有作为股东的经济收益权。
这是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之前还没有听说过哪个西方国家对中国公司实施这样的管理权剥夺。
2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话,双方围绕安世半导体等问题交换意见。王文涛表示,荷方针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有关措施,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他敦促荷方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秉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尽快妥善解决问题,保护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据荷兰政府官网,卡雷曼斯就这次通过发了声明:“21日下午,我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进行了交谈。我们讨论了进一步措施,以达成符合安世半导体、欧洲经济和中国经济利益的解决方案。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继续与中国当局保持联系,共同努力达成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2018年,中国闻泰科技通过其子公司,启动了收购持有安世半导体股权的安世集团的交易。到2021年,闻泰科技已经完成了对安世集团所有剩余股权的收购,自此,安世半导体成为了闻泰科技的100%控股全资子公司。安世的大部分芯片在欧洲生产,在中国封装,这是一种紧密咬合的业务关系,因此危机发生后,安世半导体的荷兰部分和中国部分都无法迅速找到替代合作伙伴。安世生产的芯片虽然不是技术最高端的,但需求量很大,广泛应用于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
荷兰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夺取安世公司的管理权,安世中国则宣布了自己业务的完全独立性,拒绝接受荷兰安世总部的命令。这导致了安世内部和对外销售的整体混乱。
荷兰之所以强行夺取安世的管理权,起因大概是美商务部9月29日出台的穿透性规则。该规定将制裁措施扩大到“实体清单”上企业的子公司,而美国去年12月将闻泰科技列入了该清单。
荷兰强行夺取的做法还有另外一个驱动力,那就是欧洲一些精英防范中国心态的疯狂发酵。关于安世的上述消息一发布,欧洲舆论很多偏袒荷兰,认为这是荷兰防范风险之举,避免半导体技术流入中国。但是很快,欧洲的汽车商们就叫苦不迭,他们发现荷兰的激进做法导致了中国对安世芯片的断供,欧洲的供应链一下子乱了。荷兰鲁莽行事的后果比那些政治鹰派所想象的严重和复杂得多。
彭博社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芯片短缺可能在一周内影响到主要制造商,而影响可能在10到20天内蔓延至整个汽车行业。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安世芯片供应中断的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近期大规模的生产限制,甚至可能导致生产停顿。”该协会还表示,政府的重点应该放在“寻找快速务实的解决方案”上。
美国挑贸易战、科技战,欧洲一些人附和跟从,荷兰跳出来当出头鸟,但它搬起石头却砸痛了欧洲的脚,这是一个贸易战只会导致双输和多输的最新也最经典的案例。
很多人以为,中国因为是出口大国,而且半导体的最高端技术不在中国手里,贸易战打起来,中国是损失的大头。但他们却忘了,因为中国的供应链是全球最完整的,当供应链发生混乱时,中国的承受力注定是最强的,而世界最离不开的恰恰也是中国。所以谁想害中国,最终受害的都将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