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在广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一级调研员(市管)吴富伟表示,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广州发展未来产业具有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发展潜力空间巨大。
把广州打造成为
全球重要的未来产业策源地
未来产业规划布局早
早在2016年,广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布局了5大前沿产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中,升级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瞄准一批面向未来的前沿产业集中突破,把广州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未来产业策源地。今年以来,广州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准培育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等六大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能力十分雄厚
广州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平台,近年来前沿技术不断涌现。
产业基础非常扎实
202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022.5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2.3%,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蓬勃发展,有利于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经过多年培育发展,目前我市未来产业发展已成形起势,迈入加速发展的阶段。
积极推进
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下一步,广州市发改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推动未来产业加快发展。
以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力量为依托,突破未来产业关键技术
支持广州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进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企业开展底层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力争尽快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构建完善创新成果“沿途下蛋”机制,支持企业承接创新成果转化,为细胞与基因、深海等未来产业发展提供驱动力。
以产业创新平台为支撑,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
建好用好先进高分子材料、纳米智造2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等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46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开展跨行业、跨领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发展一批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构建未来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以中试验证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今年2月,广州市发改委印发了《广州加快建设高水平中试验证平台 强化产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方案》,聚焦广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引导有优势、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盘活利用各类创新资源,建设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中试验证平台,提供跨行业、跨领域的高水平中试服务,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熟化,全方位支撑产业发展。
以场景创新为牵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应用
依托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场景创新中心等平台,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深海深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发布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组织相关对接活动,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在广州“首试首用”和产业化,牵引带动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发挥国家赋予南沙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优势,大力吸引和集聚细胞和基因、深海深空等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加速增长。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服务保障未来产业发展
瞄准“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建立“产业出题、营商答卷”协同改革新机制,构建政策、服务、要素与产业需求深度匹配的“产业友好型”营商环境,探索拓展新兴行业经营范围和服务场景。推动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发展,支持孵化载体面向创新创业团队开放一定比例的免费孵化空间,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初创型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