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数字智慧赋能行业的转型已经成为航运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行业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气候变化的挑战,供应链的重构等,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成为破解航运业发展的关键难题。”
在“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期间的“数字与智能”主题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在发言中如上表示。
如今,数字智慧赋能行业的转型已经成为航运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战略重点。在论坛上,多位嘉宾也提到了航运业向数字智能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航运巨头的数字智能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协会智能交通分会水路智能交通专委会主任严新平在论坛上介绍,航运领域的智能技术正在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应用,为全面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目前,全球航运巨头都在积极推动数字技术的发展。比如马士基就在自动驾驶技术,航运供应链效率提升技术、仓储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方面积极探索。
达飞海运,赫伯罗特、台湾长荣海运、地中海等航运公司则在数字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包括区块链、数字化、数字孪生技术)探索与航运业务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国内,从“十三五”开始,国家就已高度重视智能航运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保障政策。中远海运集团和招商集团等就在航运垂直大模型上进行积极实践,比如中远海运集团提出要做人船货全生命周期的运营平台,正是数字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上海也在稳步推进港航数字转型,比如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采用5G和AI技术,已实现全程无人操作,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升30%;航运枢纽区块链基础设施搭建完成,电子提单、电子放货、多式联运等业务场景实单上线;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分布式协同数据链等11个省市节点正式启动运行,覆盖长江经济带全流域。”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叶兴在论坛上指出。
来自标准和数据的挑战
不过,多位嘉宾也在论坛上提出了目前航运数智化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徐祖远就指出,航运数智化发展需要打通几个环节,一是标准要统一,二是数据要畅通,三是协同要充分。“比如不同国家间的智能船舶技术规范差异性大,物流平台的数据壁垒怎么打破?”
中国船级社副总裁江亚峰在发言中也提到,数字智能新技术在航运业的产业化落地还有不少挑战,包括数字技术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共治机制缺乏等。
这背后与航运业各环节链条长,并涉及不同国家不无关系。“数据的所有权以及保密性,使得公司不愿意分享他们运营的信息,监管的不均衡性以及国家之间的不成熟性,又使得我们的执行是不一致的,”亚洲船级社协会主席Abdul Jamil Murshid在论坛上表示,智能航运需要搭建公共框架,这其中可以有一系列的标准和数据规则以及政府原则,以确保平台、港口以及船只之间的可操作。
徐祖远也建议搭建跨区域的数据协同平台,可参考绿色行业走廊试点经验来推动港口、船东、海关等主体数据标准统一,提升全链条的协同效率,同时建立数据安全的动态保护机制,在智能监控、无人巡检等数据采集环节嵌入世界范围都认可的安全审计模块,防范数据泄露。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冯玥则建议加快航运数字化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统一数据和标准规范,以推动港口企业、航运企业、贸易企业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
“我们需要政府和贸易政策来配合这些行动,需要有法律的确定性让我们更好的使用这些流程,同时要实现跨境的数据流通,”地中海航运集团高级副总裁玛丽·卡罗琳·劳伦特在发言中指出,“我们不希望数据是分割的,希望航运行业、政府部门、地方政府一起努力降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