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柏林10月20日电 (记者徐馨)10月15日至19日,第77届法兰克福书展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出版商参展,逾20万人前来参会。在法兰克福书展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尤尔根·博思看来,作为最重要的国际书展之一,其首要任务是鼓励对话:“究竟法兰克福书展的核心要义是什么?答案很清晰:建立人与人之间交流对话的桥梁。这一点在今天格外迫切。”
书展人头攒动。人民网 依琳摄
这种对话是共同课题前的集思广益。比如,本届书展组织了多场有关人工智能挑战的沙龙。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执行总监陶德·卡本特指出,人工智能概览这项技术推出后,出版商的引荐流量大幅下降,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的搜索方式,甚至有可能逐渐成为唯的一方式;人工智能机器人为尽可能多的获取内容,对当前内容系统构成冲击,影响学术公共系统响应速度。另有嘉宾指出,当前约20%的人难以辨识生成式人工智能所提供信息的真伪,需对人工智能所引用的内容进行授权并监管、评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首席出版官哈什·杰加迪桑介绍,该集团以其学术出版内容训练人工智能,以提供专业化信息。
“学术出版:不确定的未来”主题沙龙。人民网记者 徐馨摄
这种对话是久久为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本次施普林格展区有一个特殊的展陈“20年20本书”。“全球工程学图书下载量前1%”“第一本合作的德语书”……遴选自270种图书的这20本书从小切口展示浙江大学出版社和施普林格集团合作20年的果实。“每一本书都诉说着合作、创新与相互尊重的故事。”汤恩平的目光掠过熟悉的书影。
浙江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在法兰克福书展举行合作二十周年庆典。人民网记者 徐馨摄
“中国在国际图书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德国图书出版业尤为关键。”德国出版商和书业协会发言人托马斯·科赫对记者表示,“以2024年为例,中国是最重要的德国版权购买国;在德国出版的外国译作榜单中,中国也跻身前十名。”
在德国出版商云集的展厅,记者来到一家名为“龙屋”的出版社前,小小的展台前悬挂着一张分量十足的荣誉证书“德国出版奖”。龙屋出版社创办人诺拉·费熙是奥地利的汉学研究者。在丈夫建议下,本想开设汉语学习机构的她转为从事图书出版:“教汉语可能影响直径10公里的人,做书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本月底,龙屋译介出版的阿来《云中记》德文版就即将和读者见面。
年轻读者在文学区。人民网记者 徐馨摄
这种对话是“一卷在手”时人和书的无声交流。“新成人文学”主要以爱情、玄幻、自我探索为主题,面向18岁到25岁之间的读者,是近年来德国出版热点。随着这一类型文学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本届书展几乎在每一个展厅都设有“新成人文学”专区,排长队购书的场景屡见不鲜。
参观者在中国展区。人民网 依琳摄
中国展区的外国参观者也络绎不绝。记者注意到一位老者多次出现在中国展区,细细翻阅多种新书。这位老者名叫杰拉尔德·霍尔茨沃思,以研究《石渠宝笈》及中国古代绘画为方向,“我特意来看看古代绘画领域是否有新书。”他说。
年轻的网络工程师亚历山大和从事出版工作的代吉拉,被北京图书展区的中轴线图片展和《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英文版吸引。“我们很喜欢中国文化,盼望有一天能去中国。”代吉拉说。古筝演奏、书法互动,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展位的“天涯共此时——中秋书香雅集”活动也令往来者驻足。
德国出版从业者代吉拉在北京图书展区。人民网记者 徐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