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编号3421的“杨振宁星”依旧在天际闪耀,这位跨越世纪的物理学巨匠,却于2025年10月18日悄然陨落,享年103岁。先生的一生,是一部写满科学探索与家国情怀的壮丽史诗。福州大学图书馆谨以此文,与您一同在文化典籍中,回顾巨匠足迹,传承其勇于探索、心系祖国的不朽精神。
1992年,杨振宁于天津留影,背景是他的画像(江才健摄)
01科学之光:敢于向“不可能”发问的探索者
先生的科学人生,是敢于突破的探索史诗。1956年,他与李政道大胆质疑"宇称守恒"这一物理学界的固有认知,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猜想,次年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而1954年与米尔斯共同提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更被誉为可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媲美的基础理论,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奠定了基石。晚年提出的"杨-巴克斯特方程",又架起了物理与数学跨界研究的桥梁。这种不盲从权威、勇拓未知的精神,正是科学进步的核心动力。
02治学之范:精益求精的治学风骨
先生是追求极致的治学典范。他的研究横跨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多个领域,从"破坏性发现"宇称不守恒到"建设性巅峰"杨-米尔斯场论,每一项成果都历经千锤百炼。即便晚年定居清华园,仍以八旬高龄讲授本科生课程,亲力亲为培养人才。这种深耕不辍、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已成为激励后学的宝贵财富。
1993年,杨振宁于吉林长白山留影(转载自《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江才健)
03以书为媒:传承杨振宁先生的科学精神
先生虽已远行,但他留下的科学火种与家国情怀,已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指引着后学前行。
1957年12月10日,杨振宁自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手中接受诺贝尔奖章
(转载自《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江才健)
为纪念杨振宁先生,福州大学图书馆特整理此书单,供师生研读。我们诚邀广大师生前来研读,在文字中与大师对话,循着他的足迹,在追求真理与报效祖国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杨振宁1957年获得的诺贝尔奖章与奖状
(转载自《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江才健)
01
《诺贝尔奖坛上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与李政道的故事》
作者:陶路 刘金江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01
这本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02
《曙光集》
作者:杨振宁 著 翁帆 编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09-13
精选杨振宁先生及其友人所写的五十多篇文章,包括论文、演讲、书信、访谈、散文等,其中约有一半文章系首次结集出版,很多篇目也从未发表过。涉及杨振宁先生深刻的科学观点、独特的社会见解和丰富的个人情感,既展现了二十世纪一个人的历史和一个学科的历史,也反映了二十世纪一个民族的浴血重生的历史。
03
《物理学全才:杨振宁的故事》
作者:项星 主编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2-01
本书以不大的篇幅介绍了杨振宁生平,重点写了他少年艰苦求学,去美国留学,以及打破宇称守恒定律,最终凭此成绩获诺贝尔奖项的过程。书中也对杨振宁关心祖国,心系学生,关爱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讲述。本书文笔优美,叙事简洁,通俗易懂,是青少年理想的爱国科普读物。
04
《晨曦集》
作者:杨振宁、翁帆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03
《晨曦集》收录了杨振宁先生近期有代表性的文章,既有他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也有关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兼及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社会议题,充分表露了一代科学大师的远见卓识与回报故园的拳拳之心。书中也收录了亲人、同事、友人、媒体人和学生所撰回忆文章,对杨振宁先生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书中收录了30多幅杨振宁先生生活与工作近照及一些历史珍贵照片,是了解杨先生不可多得的影像资料。
05
《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作者:江才健|责编:王潇潇//汪琨禹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
本书详细梳理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和对现代物理发展的影响与贡献,并深入探寻其学术研究上深邃精简风格与独特科学品位的形成。这本传记不仅描述了杨振宁一生的行止,也为他在物理学上的历史地位做了一个总体评价,展示了20世纪现代物理学群星闪耀、蓬勃发展的鲜活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