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国在全球气候问题的贡献有目共睹,可连一份正式计划都拿不出的欧盟高官,却对中国百般挑剔,着实叫人“叹为观止”。
上个月,欧盟委员会负责气候行动的委员胡克斯特拉,一本正经蛐蛐中国气候承诺“远远不够”,把美媒都给搅晕了——欧盟自己尚未拿出具体战略,他这么做究竟目的何在?
大半个月过去了,这位欧盟气候专员,还在充愣装傻。
在“政客新闻网”10月13日发表的采访中,他称欧盟会继续与中国开展合作,但“没必要硬说(中国的)目标几乎足够好了”,还说中国“错失了践行大国责任”的机会。
在上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包括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舆论广泛称赞中国发挥“领导作用”。
就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都对中国气候领域的举措表达肯定。
她说:“我欢迎中国愿意在所有领域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作出贡献、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并深化双边低碳发展合作。我也对中国在碳定价方面的承诺表示欢迎。”
欧盟委员会负责气候行动的委员胡克斯特拉 视频截图
胡克斯特拉却惺惺作态,称对中方承诺必须直言不讳,“尽管我身处外交领域,但没必要硬说(中国的)目标几乎足够好了”。
他还称,每个国家都需为加剧全球变暖的污染负责,自己会继续寻求与中国对话:“我们会继续与中国合作,但在我看来,中国此次错失了一个机会。一个采取必要行动、践行其作为重要大国责任的机会。”
胡克斯特拉不是第一次这么说了。
他7月就曾暗示,除非中国展现出更大的“气候雄心”,否则欧盟不会与中国签署联合声明。
面对如潮批评,胡克斯特拉不为所动。他在本月初布鲁塞尔的一场活动中称,“我们往往高估自己大规模影响(中国)决策的能力。”
他说:“我完全不相信,即便我们更早提交(气候计划),就能改变局面。若中国的回应只是削减7%至10%的排放量,即便你想尽最大努力进行外交斡旋,也很难假装这个目标‘足够了’。”
对于胡克斯特拉的胡搅蛮缠,外界不无担忧。毕竟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应对气候问题的努力再遭削弱,气候峰会能否谈出成果,就主要看中欧的了。
可眼下,联合国第30次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临近,胡克斯特拉却开始向中国发难,无疑给峰会平添更多变数。
在减排问题上,欧盟因内部分歧深陷困境,尚未按《巴黎协定》要求提交正式的气候目标,仅发布了一份“意向声明”,表示到2035年将把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削减66.3%至72.5%。
胡克斯特拉的言论引发中方强烈不满。中方此前对路透社表示,欧盟的做法是“双重标准和选择性失明”,并警告“此类言论破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团结,损害合作氛围”。
当地时间13日,胡克斯特拉计划在巴西与中方代表会面,这是他挑起争端以来双方首次正式会晤,也是COP30前的最后一轮筹备会议。
当前,白宫正想尽办法推广化石燃料,并淡化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激增投资。在此背景下,世界多数国家都寄望于中国和欧盟挺身而出,就摆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转型发出统一信号。
在欧洲和联合国官员中,甚至在许多气候倡导组织中,胡克斯特拉对中国气候目标的批评都显得“格格不入”。
欧洲绿党议员迈克尔·布洛斯坦言:“只有我们以身作则,对他人的批评才有说服力。胡克斯特拉的言论,更像是在转移人们对欧盟自身缺陷的注意力,而非一套连贯的气候战略。”
“现在,我们嘴上说着大话,却毫无成效,”布洛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可不是激励世界其他国家采取行动的方法,如果没有欧盟与中国的密切合作,COP30进程将岌岌可危。”
“胡克斯特拉就是个累赘。他的言行总让人觉得,他刚打完第18洞高尔夫,就想配着凯撒沙拉喝杯红酒。我认识的人里,没人觉得他有必要的庄重感。”一位欧洲国家高级气候外交官说。
“政客新闻网”注意到,当前,中欧在气候政策上的分歧正值一个敏感节点:欧盟正计划加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双方贸易紧张局势可能进一步加剧。
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所(IDDRI)执行主任塞巴斯蒂安·特雷耶认为,胡克斯特拉的表态仿佛在“走钢丝”,从外交角度看,欧盟若只是简单认可中国的气候目标,那是不可想象的。
即便如此,特雷耶依然强调,在COP30召开前,这种表态“营造的是一种相当激烈的相互指责氛围,而非相互学习的积极氛围”。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特雷莎·里韦拉接受“政客新闻网”采访时说,COP30需传递“团结应对特朗普政府化石燃料修正主义”的信号。
“今年在贝伦举行的COP大会上,我们需要明确传递一个信息:多边体系已做好合作准备,并得到几乎所有缔约方的支持。”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