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国际智能育种论坛在金海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总农艺师郑戈,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连武,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以中,北京市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首农食品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袁浩宗出席会议。
论坛以“智能育种 拥抱梦想”为主题,由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平谷区人民政府、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主办,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作为汇聚全球生物育种领域前沿科技的平台,论坛邀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奇,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绍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艾莉森·凡·伊恩纳姆,武汉大学教授、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代常,丹麦奥胡斯大学助理教授房灵昭,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登科等国内外顶尖科学家、知名企业家,围绕生物前沿技术、基因编辑、农医融合、FarmGTEx助力农业与人类健康等核心议题进行交流。
孙其信在致闭幕辞中肯定了本次论坛对推动国际智能育种领域前沿技术交流、成果分享、产学研合作起到的积极作用,对以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为代表的协同创新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中国农业大学期待与全球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养更多高水平育种创新人才,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连武表示,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肩负着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依托“农业中关村”主阵地,持续完善创新生态,在生物育种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大力支持企业、科研院校共同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北京智育生物种业创新中心、大伟嘉生猪实验室等企业研发中心,加速种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未来,北京将聚焦“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突破,在智能育种、品种展示示范、生物育种企业培育等环节持续下功夫,重点打造“智能技术研发—数字场景验证—技术成果转化”的闭环应用体系。北京也将以此论坛为契机,持续优化种业创新生态,深化与全球种业同仁的合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狄涛表示,作为首都建设农业中关村的核心区、主阵地,平谷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生物育种作为农业中关村建设核心任务,先后创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加快打造平谷国家农高区,全力服务种业科技创新发展。平谷着力筑牢种业科技创新根基,全力打造种业头部企业集群,加快推动种业成果转化应用。希望我们携起手来,深化合作,协同攻坚,加强智能研究、加大智力投入,聚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难关,提升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为人类粮食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平谷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以更好的政策、更优的环境、更强的科技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加快打造国际水平、首善标准的种业创新高地。
袁浩宗表示,首农食品集团在畜禽种业领域深耕七十余年,已将种业振兴理念融入企业发展的核心脉络。近年来,以“大食物观”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践行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秉承“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理念,构建“四纵四横”科技发展布局,在生物种业领域持续突破。未来,首农食品集团将始终秉持“产业为本、科技为翼、资本为用”的战略思路,加强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合作,打造更加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持续推动技术迭代、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为畜禽智能育种发展贡献力量。
论坛上,启动了由首农食品集团牵头,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百图生科、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等联合搭建的“AI+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举行北京奶牛中心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牛生物育种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发布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多基因编辑育种新技术成果”和“牛单倍体干细胞育种新技术”。
平谷区副区长彭石,农业农村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国内外智能育种领域科学家、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负责人等参加。
延伸阅读
AI+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
由首农食品集团牵头,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百图生科、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等联合搭建。各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基于领先的畜禽种源优势、数据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化场景优势,共同搭建人工智能辅助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以加速遗传进展、实现精准选育为目标,重点围绕智能表型测定和AI辅助基因组选择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畜禽全性状、全周期、全世代数据自动化采集,应用AI模型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构建“采集-分析-决策”智能育种闭环,创新AI+畜禽育种新范式,为我国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
多基因编辑育种新技术成果攻克了多基因编辑效率低的世界性难题,成功培育出可同时抵抗六种重大疫病的猪新种质,标志着我国多基因编辑抗病育种技术实现从“单一抗病”到“多病共抗”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也标志着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牛单倍体干细胞育种新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牛单倍体干细胞系(仅含一套染色体),成功创制世界首例单倍体干细胞基因编辑牛,破解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基因改良育种瓶颈,使得基因编辑牛出生率从不足5%提升到13.3%,大幅提升活体基因编辑效率,展现出在大动物精准育种与复杂性状改良中的巨大潜力。为了加快成果转化,论坛上同步举行了签约仪式,北京奶牛中心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围绕“牛单倍体干细胞育种新技术”开展深度合作。
来源:高大尚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