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加征100%的额外关税,中方已明确做出回应;同一时间,美国贸易代表也放出狠话,宣称美国已经准备好与中国打贸易战,但语气却没那么坚定。
针对近期中美在经贸领域产生的纷争,10月12日我国商务部集中进行了回应。
在回答“美国将对中国加征100%关税”问题时,商务部明确表示,中方不愿打关税战,但也不怕打。美方应尽快纠正错误做法,否则中方将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中国已经做好了回击美国的准备
把整个声明通篇看下来,我国商务部的回应可谓是有理有据。
我们都知道,自中美在马德里会谈以来,美国虽然口头上承诺履行两国达成的共识,但私底下在经贸问题上的小动作不断,比如扩大对华出口管制清单,对中国海事、造船和物流业发起301调查,对半导体设备、芯片等产品实施长臂管辖等等,充分暴露出美国毫无兑现承诺的诚意。
既然如此,中方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也是有理有据,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对稀土及其技术设备的出口管制、向美国船舶收取对等的入港费用,以及对美国芯片企业发起反垄断调查等等。
特朗普这么折腾美国经济,明年中期选举不想要了?
美国在马德里会谈结束后,在经贸问题上采取的一系列小动作,本质上就是美国单边贸易霸凌的惯性思维体现,自以为可以无限制对他国步步紧逼,从未想过会遭到被冒犯国家的反击。
所以,当我国打出一套反制组合拳之后,特朗普破防了——从特朗普当天的推文来看,他所谓的“对华加征100%关税”充满了非常明显的情绪化反应,然而在经历过4月份的关税战之后,特朗普这枚“经济炸弹”的威慑效果却在急剧缩减。
一个突出的反映,就是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对此事的回应:他虽然放狠话称美国已经准备好与中国打贸易战,但也强调中美贸易战不是必须的,“只要中国能改变其经济中的某些方面”。
美国真的准备好了吗?
应该说,格里尔这话既维护了特朗普的面子,但也暴露出美国的底气不足,新一轮贸易战只是特朗普的一时冲动的想法,毕竟如果美国真的做好了再次发起贸易战的准备,格里尔也就不会说“先等等看”。
总之,从我国商务部的回应来看,美国对中方反制措施,以及对新一轮贸易战的反应,基本没有超出中方对边打边谈的预期;同样,特朗普的情绪化言论,以及美国近期在经贸问题上采取的小动作,也凸显出美国对华政策工具的匮乏。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美国的对华100%关税胆敢在11月1日生效落地,必然会招致中方的对等反制,即重演今年4月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美国加多少关税,中国也跟着加多少,直到美国愿意撤销额外的关税并寻求对话。
特朗普要是真有底气,也不会说新关税在11月1日生效
从今年上半年中美在关税问题上的博弈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与中国游刃有余的反制相比,美国一直在重复“挑事-遭到反击-扛不住认怂-再次挑事”的循环,看似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实际上一直未能逼迫中国做出让步。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有句话叫“除非到了必要时刻,否则美国不会跟中国打贸易战”——这话属实是滑稽,说得好像特朗普那些限制对华出口、发起301调查的小动作不是贸易战一样。
格里尔这种“想打但又不敢打”的回避心态,恰恰暴露出美国的底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