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奔波千里,不用辗转排队,在临川,“‘家门口’就能看省级专家”的愿景早已不是奢望。今年以来,临川区构建的远程诊疗体系正以数字化力量重塑就医格局,让优质医疗资源扎根基层,为万千患者送上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近日,在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的无影灯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执行院长曾涛正为患者徐先生进行手术。术前,曾涛在南昌通过远程诊疗平台研读患者影像报告、细究病历细节,与本地医护团队开展多轮线上会诊。病人家属徐明说道:“我们了解到临川区拥有线上远程诊疗平台,主治医师能够帮我们和省里的专家沟通联系,就选择留在这里看病,远程会诊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徐明口中的便利,正是远程诊疗打破空间壁垒的生动写照。为让技术真正扎根基层,该区创新推出省级专家“双线带教”模式,共结成师带徒28对,线上进行远程会诊与病例讨论,线下定期至医院坐诊及手术,将教学融入临床实践全过程,为远程诊疗提供有力支撑。
过去,基层患者求诊省级专家往往要“跨山越水”,医护间的病例交流也受限于电话沟通的模糊与资料传递的滞后。如今,远程诊疗平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今年4月,患者刘先生因癫痫发作被紧急送往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就医。但由于刘先生年事较高,病情复杂,治疗陷入了僵局。为此,刘先生的主治医师借助远程诊疗平台,迅速联系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专家陈巍。会诊过程中,陈巍与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实时沟通,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反复研究各项检查影像,针对病症细节展开深入讨论,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最终让刘先生转危为安。
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负责人章猛高介绍,截至8月底,该院已开展远程会诊673人次,其中专家手术318台,固定线上专家18名,完成固定放号线上会诊235例。“在远程诊疗工作推进过程中,我院还成功开展了3台极具意义的远程会诊专家手术——肺癌根治术,不仅为患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也标志着我院在胸部肿瘤微创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远程诊疗不仅缩短了医患距离,更成为基层医疗人才成长的“加速器”。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黄猛说:“通过远程诊疗平台,我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于我们年轻医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截至8月底,临川区远程诊疗总量达1562例,签约省级专家127名,挂牌博士工作站(名医工作室)48个。从奔波求医到“家门口”问诊,从技术薄弱到能力跃升,远程诊疗正为健康临川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