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大模型,不断提升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的语音互动体验;重点优化多款机器人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和互动内容丰富性,为后续批量生产做好准备。刚刚过去的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成都多家机器人企业抓住假期人流高峰,持续开展实景验证活动,致力于打造更智能的机器人产品,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自成都市第二批次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景验证活动启动以来,来自6家企业的13款前沿产品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两大标志性文旅场景中“上岗打卡”,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智能体验,也为文旅场景注入创新动能。
▲“小吒”机器人正在巡游
全球首款重磅产品引爆景区
通过实战验证技术成熟度
在成都自然博物馆二楼,由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仿生恐龙机器人,每天仍在上演精彩的“侏罗纪复活”。它不仅还原了霸王龙的霸气步态,更能通过语音交互和小朋友互动,“恐龙吃什么?”“它们为什么会灭绝?”面对这些问题,仿生恐龙机器人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回答,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恐龙世界,沉浸式的体验激发了大家的探索欲。
▲仿生恐龙机器人与游客互动
实际上,这款产品不仅外形逼真,内在更是蕴含“黑科技”。据介绍,作为全球首款可双足行走的智能仿生恐龙机器人,这一产品不再是传统的机械模型,而是外表栩栩如生,同时拥有“智慧大脑”和“敏捷身躯”的仿生机器人。它高1.4米,具备10个运动自由度,能以每秒1米的速度实现稳定自如的双足行走,并能完成眼睛传神、头部转动、肢体摆动、张嘴吼叫等多种逼真动作,其背后是精密的算法控制和35公斤体重的完美平衡技术。
据介绍,该产品的核心突破在于其高度智能化的人机交互能力,搭载了由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使其“能听、会说、能思考”,可实现多模态的语音、表情与动作联动,与游客进行深度、自然的情感互动和语音交流。
▲仿生恐龙机器人
而经过节日期间的实景验证,产品的改进思路也进一步明确。“经过这段时间的密集展示,我们的产品不仅收获了超高人气,更在实战中验证了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吸引力。”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直接与终端用户互动,中心收集了大量宝贵的一手反馈,为产品的持续迭代提供了明确方向。具体来说,接下来将重点优化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和互动内容丰富性,为后续的批量生产做好准备。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款仿生恐龙机器人已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第四届自贡国际恐龙文化旅游节等大型展会与活动上精彩亮相,引起广泛关注。
多款明星产品受到热捧
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同样在成都自然博物馆,3D卡通数字人“大眼鹿”格外引人注目,它负责为大家讲述博物馆的历史与展品背后的故事。这只灵动的“大眼鹿”以萌趣的外形,吸引着众人拍照打卡,游客只需呼唤“小鹿,小鹿”,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各种自然知识。
▲3D卡通数字人“大眼鹿”
此外,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也受到热捧。它搭载44个高自由度关节,配备仿生7轴拟人手臂与11自由度灵巧手,能灵活地完成拟人化动作演示,下蹲、升降、主动避开人群等都不在话下。除了能和游客拍照打卡,它更是一位热情的向导,提供智能导览与专业讲解,为游客现场参观提供实用信息。
“路线导航、语音提问、动作互动等方面都有涉及,这些对文旅场景而言很重要。”芯华创新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从参加验证活动以来,中心就在对产品不断进行改进,加入了它思科技的技术,依托TasiChat大模型,让机器人既能讲解点位特色,又能通过语音交互解答游客对展品的疑问。“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提升机器人的语音互动功能,增强游客沉浸式游览体验。”该负责人说。
▲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与游客互动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游客中心,大熊猫数字向导以全息投影的形式,生动还原了大熊猫的繁育场景。游客可以通过智能语音交互与它对话,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繁育过程等知识。
来到大熊猫博物馆,脚踩“风火轮”的“小吒”机器人正在巡游。据介绍,“小吒”机器人以哪吒为原型设计,拥有自主巡游巡检、环境识别导航、景点导览讲解等技能,运行起来惟妙惟肖。
最具人气的当属拥有大熊猫面孔的“镋钯”双足机器人,它拥有自研的“最强大脑”,集成高仿生步态控制、多模态情绪感知等核心技术。在19英寸大屏后,它会以歪头、眨眼回应小朋友的招呼,并且能够感知小朋友的情绪,做出相应的反应。
▲“镋钯”双足机器人与游客互动
“小吒”机器人和“镋钯”双足机器人同样由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出品。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假以来的集中验证展示效果明显,目前团队已收到国内外多家主题乐园、博物馆、文旅景区及商业机构的合作意向,正在积极推进订单落地。“接下来将总结实战经验,不断打磨工艺细节,打造更稳定、更智能、更易推广的机器人产品,加速创新成果从示范应用走向规模化落地。”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