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组数据还是异常!” 周五傍晚,瑞华生物研发实验室的灯还亮着,研究员林薇把记录册重重拍在桌上,指尖因用力而泛白。连续五天,她负责的抗癌药物靶向载体实验,每次重复都会出现不同的细胞存活率数据 —— 最高 92%,最低却只有 68%,这种离谱的波动,在严谨的生物实验里几乎不可能发生。
团队反复检查了试剂纯度、培养箱参数、操作流程,甚至替换了核心仪器,可数据依旧像失控的钟摆,毫无规律可言。项目负责人李教授盯着电脑屏幕上杂乱的曲线,眉头拧成结:“排除了所有人为和设备误差,难道实验室里藏着我们没发现的‘隐形干扰者’?”
周末,林薇干脆泡在实验室里,从早到晚盯着实验过程。直到周日凌晨,她偶然瞥见墙上的温湿度计 —— 指针竟从白天的 25℃、50%,悄悄滑到了 21℃、43%。“难道是它?” 林薇猛地惊醒,翻出近一周的环境记录,发现随着室外降温,实验室温度每天都会波动 3-4℃,湿度更是像过山车一样,最低跌到 41%,最高又冲到 56%。
可生物制药实验对环境要求有多严苛,林薇比谁都清楚:靶向载体的细胞培养,温度必须稳定在 24-26℃,湿度控制在 48-52%,哪怕 0.5℃的偏差,都可能让细胞活性出现连锁反应,更别说这么大的波动了!之前实验室用普通空调 + 加湿器的组合,冬天根本扛不住气温骤降,白天靠暖气勉强升温,到了晚上又会降温,湿度更是没法精准把控。
“必须找到能稳住温湿度的设备!” 林薇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联系了设备供应商。周一上午,供应商带着一台英腾恒温恒湿机出现在实验室,深灰色的机身透着专业感,“英腾” 的标识在灯光下格外清晰。“这台机器的控温精度能到 ±0.5℃,控湿精度 ±3% RH,不管外面温度怎么变,它都能通过智能调控稳住实验室环境。” 供应商边说边调出操作面板,“而且它有实时数据记录功能,你们后续追溯实验环境也方便。”
林薇半信半疑地启动机器,设定好 25℃、50% 的目标参数。接下来的两天,她特意每小时记录一次温湿度 —— 哪怕同事频繁开门取试剂,哪怕室外飘起小雪,实验室的温湿度始终稳定在 25℃±0.2℃、50%±1% RH 之间,像被按下了 “稳定键”。
当第 10 组实验数据出来时,林薇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细胞存活率稳定在 91%-93% 之间,波动幅度不到 2%,完全符合实验要求!李教授看着整齐的曲线,又看了看角落里的英腾恒温恒湿机,恍然大悟:“原来那个‘隐形干扰者’,就是不稳定的温湿度!”
项目结题那天,评审专家对实验数据的稳定性赞不绝口。林薇指着英腾恒温恒湿机,笑着说:“多亏了这位‘解谜助手’,帮我们揪出了隐藏的环境问题,不然我们还在为数据波动头疼呢!”
暮色中,恒温恒湿机的屏幕上,25℃和 50% 的数值静静闪烁,像在无声地守护着实验室里每一次精准的研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