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0 月 6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 202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以及日本科学家阪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这些成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防控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AI制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在颁奖词中指出,三位科学家的研究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免疫系统调控机制的认知”。外周免疫耐受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保护机制 ——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会精准识别并清除外来病原体,同时对自身细胞保持 “耐受”,避免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疾病;而当外周免疫耐受机制失衡时,便可能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在器官移植后引发强烈排斥反应。
布伦科与拉姆斯德尔的合作研究始于 21 世纪初,两人首次发现了调节性 T 细胞(Treg 细胞)表面关键受体 “CTLA-4” 的调控机制,证实该受体通过抑制免疫细胞过度激活,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平衡。这一发现为后续研发针对自身免疫病的靶向药物提供了靶点,目前基于该机制的药物已应用于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临床治疗。
阪口志文则在调节性 T 细胞的功能鉴定与临床转化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他早在 1995 年便首次明确调节性 T 细胞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的核心作用,后续进一步揭示了其分化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为通过体外诱导调节性 T 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病、降低器官移植排斥率提供了技术路径。如今,基于他研究成果的细胞治疗方案已在糖尿病、肝移植等领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评选委员会强调,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更推动了医学临床实践的革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超 10 亿人,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仍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问题,而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成果,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 “从对症控制到根源调控” 的转变可能,预计未来将惠及数亿患者。
玛丽・E・布伦科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免疫系教授,弗雷德・拉姆斯德尔任职于美国纪念斯隆 - 凯特琳癌症中心,阪口志文则为日本京都大学免疫学研究科荣誉教授。按照惯例,202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为 1100 万瑞典克朗(约合 760 万元人民币),将由三位获奖者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