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A股游戏板块热度就不断上升。
至今,不论是板块整体还是个股,都已经积累了可观的涨幅。
今年以来,游戏行业指数累计上涨82.61%,涨幅在全部申万二级行业中排名第三,成为今年表现最好的板块之一。
6只游戏股最新价较去年年末实现翻倍,ST华通、巨人网络、吉比特累计涨幅居前,分别为286.19%、261.23%、157.39%。
今年以来,游戏行业多项数据释放积极信号,验证行业景气度上升。
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游戏市场收入达到1970.84亿元,同比增长12.58%。
拉长时间线来看,2022年至2024年游戏市场收入分别为2658.84亿元、3029.64亿元和3257.83亿元。
这一数据直观展现出游戏行业蓬勃的发展活力,也为行业未来前行注入强心剂。
与游戏产业紧密关联的电子竞技产业,也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局面。
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收入127.61亿元,同比增长6.1%。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持续开拓海外市场,除东亚、东南亚等海外传统办赛优势区域外,影响力也在向拉美地区扩展。
中国自研电竞游戏赛事在海外的影响力已明显扩大。
此外,《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84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 2692万人,占网民整体的52%。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游戏玩家数量迅速增长,推动游戏市场拓展与创新。
截至2025年6月,女性在网络游戏用户中的占比为48%,较2024年底提升3.1个百分点。
推动游戏板块估值回升的因素是什么?
近两年,多家大厂推出的新产品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同时一些老产品表现也非常稳健。
这种繁荣局面,接下来将如何演绎?
头部大厂们是否具备持续出优质新品的能力?
为何今年我们的游戏公司像打开了“任督二脉”一样?
对此,证券时报记者吴志、新华财经记者梁怡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近年来进入增速放缓的中国游戏产业,或有可能迎来新一轮10年期的高速增长。
总体来看,国内游戏厂商在游戏精品化和游戏出海上全面进击,不再如过去那样靠山寨、换皮来广种薄收,而是深耕研发。
相关部门和地区鼓励游戏产业的政策,进一步助推游戏产业成为经济活力的一个新增长极。
尤其是游戏出海带来的巨大增量市场和市场红利,让整个游戏产业的前景更加光明。
相关政策的出台,可以极大的激发地区间游戏厂商的有序竞争、差异化竞争,激活游戏产业中从业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此外,相关政策的出台,也让过去被视为“电子鸦片”的游戏产业得到正名。
接下来,中国游戏大厂的重点是两块:
一块是常青游戏的IP水土保持,通过不断的更新迭代来确保黏性。
另一块则是迭代技术,游戏产业是一个技术含量密集的创意行业。
最新的动态就是游戏大厂在AI上强投入,其实不是发展重心不在游戏,而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游戏,而选择在AI上重投入,探索游戏的新质生产力方向。
今年之所以集中爆发,也是有原因的。
尽管中国游戏厂商的顶流厂商,大多不在A股,但A股游戏板块代表着国产游戏的腰部及以上势力。
精品游戏、游戏出海此前在此类厂商身上还没有效呈现出战力。
但去年的《黑神话:悟空》成了催化剂,也倒逼国产游戏全力冲刺精品化,寻求更大的增量市场。
也是从这个时点之后,这些厂商在海外市场多有爆款游戏出现,如《无尽冬日》,海外、国内两开花,甚至排名时而超越腾讯、网易的常青爆款。
这恰恰说明,A股游戏大厂,确实完成了技术层面的“原始积累”、文创层面的思路转型,其营收和股价也就呈现出了井喷式的爆发。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