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
“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如果你的塑料袋被风吹走,我将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
“你值得拥有这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我的鸡柳鸡排”
……
近日,江西景德镇,一位“鸡排哥”偶然爆火,甚至火到了国外。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鸡排哥”的摊位连日来吸引大批游客,形成独特假日景观。
不大的摊位、亲民的鸡排价格,以及脱口而出的“金句”,瞬时圈粉无数,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景德镇鸡排主理人”。
“鸡排哥”的走红
被网友们亲切地唤作“鸡排哥”的摊主,名叫李俊永,江西南昌人,在景德镇生活42年,在景德镇一所中学附近摆摊已有5年。
他的摊位十分简朴,一口铁锅、一辆三轮车便是全部家当。每天清晨六点,他便推着摊子出摊了。早上卖肉夹馍,中午开始卖炸鸡排,晚上十点收摊,一天干16个小时。
“鸡排哥”有着自己的经营原则:卖给学生便宜1元;下午四点半后,要让学生先买;客人装鸡排的袋子要永远敞开。
尽管摊位前排着长队,“鸡排哥”却毫不慌乱,出货安排井井有条,时不时会爆出一些“金句”:
“先做你的……再做你的……然后是你……”
“请做好相关准备,美味即将到来 ”
“撒调料要均匀,就像分配生活精力”
“这个鸡排有点大,请你原谅我,大到无法想象”
“炸不到位,我是不会原谅我自己的”
“油温要控制在180度,太低不酥脆,太高会焦糊——你们年轻人谈恋爱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急躁的排队等待,增添了一份“人情味儿”,一下子变成了愉快的社交体验。
有网友称他是“情绪价值天花板”;
有网友说“鸡排哥”的话术“念起来很解压”;
有网友感慨:“6元的鸡排,600元的情绪价值”;
还有网友称“买鸡排附赠情绪价值,买的不是鸡排是快乐”。
泼天的流量
“鸡排哥”火了,带动了当地文旅热。
有游客称,专程赶赴景德镇,就是为打卡“鸡排哥”而来。还有网友表示,“全网都在馋这一口”。
9月28日,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账号发视频称,授予李俊永“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称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对于新身份,李俊永说,“把分内事做好,让更多人了解景德镇、走进景德镇。”
有了新身份,李俊永卖力吆喝,向全国网友发出邀约:“美味无需等待,国庆欢迎来江西!”。
在国庆前突然接到这一泼天流量,景德镇当地迅速“严阵以待”,为“鸡排哥”成立了2至4人的工作专班,维持现场秩序,引导顾客购买。
爆红的密码
“鸡排哥”的炸鸡排并不特殊,他的“叫卖话术”也并不高深,为什么大家愿意为他排起长队?
被问到怎样拥有工作热情,他回答——
“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去做自己热爱的专业,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认认真真地做下去,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谈及开心、幸福,他说——
“幸福没有定义,自己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幸福就是怎样的。
其实不在于我们吃什么,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只要心情开心,吃什么都是好吃的。”
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感恩家人——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选对了老婆。她品性好、性格好,对别人真诚善良,非常勤劳,为家庭付出很多。”
对于服务顾客,他有清醒的认识——
“我手上的每份产品,我必须要做好,留住一位顾客很难,但失去就在分分钟。
我不想让排长队的顾客失望,顾客在,我就在,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失望呢?”
谈及走红,他说——
“我是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我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去做一件平凡的事情,不会去说刻意的追逐流量,当然也就没有过气一说,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景德镇,看看这里的城市发展面貌,看看我们这里的人民善良好客。”
“顾客不是为了我而来,是为了江西。为了景德镇,请你留下来。”
爆火的背后
从街头摊贩到“景德镇文旅推荐官”;从“发型师晓华”,到“卤鹅哥”,再到“鸡排哥”……
这些草根面孔的接连走红,不仅是个人命运的精彩逆袭,更映照出当下社会对真实、温情与烟火气的深度渴求。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当下服务业高度标准化、流程化,甚至弥漫着“AI味”机械感的时代浪潮中,他们带着锅气与汗水的鲜活表达,承载着朴素的善意,显得尤为珍贵。
当然,流量来之不易,接得住才是本事。对“鸡排哥”而言,一切再简单不过——来了都是客。而对于当地相关部门来说,这是机遇也是考验。
真正的城市流量密码,或许并不在于打造多少宏伟的“必打卡”景点,而在于能否培育一片肥沃的土壤,让每个普通人的努力与热忱都能被看见、被尊重、被成就。
因为当所有网红的喧嚣最终归于平静,一座城市所能留下的最具韧性的发展底气,正是这由万千普通人善意汇聚而成的、温暖而真实的底色。
毕竟,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
作者: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