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AI相关的内容,总能看到Sora里的奥特曼,一会儿在虚拟办公室抢算力,一会儿跟海绵宝宝跳街舞,甚至还有人做了个视频,让奥特曼和皮卡丘坐在会议桌前谈判,皮卡丘还说别再用我训练了。
就这么些带点玩笑的视频,把Sora的邀请码都炒起来了,二手平台上1到10块钱一个,连平时不咋碰AI工具的人,都在搜怎么下载Sora。
可另一边,Meta差不多同时推的Vibes就惨了。
在X平台上,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官宣Vibes的时候挺兴奋,结果评论区最高赞的直接骂是没人要的糟糕玩意儿,还得了4.4万赞。
都是做AI短视频的,咋境遇差这么多呢? 其实Meta不是没实力,它家Reels现在有超10亿月活用户,今年8月底财报里,广告营收都465.6亿美元了,Reels的观看时长同比还涨了20%,按理说做AI短视频该有优势。
但问题就出在这优势上,它不敢动现有的盘子。Vibes只能嵌在Meta AI里,走的还是创作者分享、别人复制配方的老路,跟国内的可灵、海螺差不多。
就连国内腾讯最近加的AI短视频功能,也不敢单独出APP,只能嵌在微信视频号里,怕打乱现有的生态。
AI短视频不是给老业务补窟窿的,是真能改内容形态的,这么保守着,最后新功能可能就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OpenAI就不一样了,它是没退路。今年上半年收入43亿美元,却亏了135亿美元,ChatGPT虽然有7亿用户,付费转化率还不到3%,不找新路子不行。
所以它直接搞了独立的Sora APP,还把Cameo功能当核心,录个脸和声音就能做自己的AI视频,@好友就能让对方客串。
OpenAI有个软件工程师叫托马斯·蒂姆森,说很多社交平台偏离了初衷,这话没说错,Sora就是抓准了大家想要轻松连接的需求,没有老短视频业务的包袱,反而敢主打娱乐。
现在年轻人用AI短视频,早不是追求专业创作了。有人用Sora做和虚拟偶像一起吃饭的日常,有人靠Cameo生成和远方朋友的虚拟旅行,这些简单好玩还能分享的场景,才是大家真想要的。
之前很多AI视频工具没火,就是太执着于高画质复杂指令,忘了普通人要的是啥,Sora能靠奥特曼刷屏,说白了就是踩中了这个痛点。
不过热闹归热闹,Sora离AI版抖音还差得远,俩大问题绕不开。第一个是算力,现在Sora的视频不追求高清,就是为了省算力,可要是以后用的人多了,千万人一起做和奥特曼同框的视频,加载卡顿、生成慢是肯定的。
现在有些公司在跟云厂商合作,搞分时算力调度,但这得长期砸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好的。 第二个更麻烦,就是版权。Sora里那么多皮卡丘、海绵宝宝的视频,都没拿到官方授权,那个奥特曼谈判的内容,也涉嫌侵权。
现在没出事,是因为还没普及,等以后用的人多了,动漫公司、影视机构肯定会找上门,谁愿意自己的IP被随便AI化啊?
有些小公司在试版权池,跟小众动漫合作,但像皮卡丘这种头部IP,授权费估计高到吓人。
版权才是AI短视频的生死线,解决不了这个,再火也只是昙花一现,早晚得因为侵权停摆。
现在AI短视频这仗才刚开打,OpenAI敢闯,Meta求稳,两种路子谁能成还不好说。
但有一点肯定的,最后能站住脚的,得既明白普通人想要啥好玩的,又能把算力、版权这些硬问题解决了,不然光靠奥特曼刷屏,也撑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