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9日《中美的终极对决——东方超环》文章中介绍了,人类巅峰科技是解决全球能源问题,因为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终有枯竭的一天,中美都在加速研发可控核聚变技术,通俗讲就是“人造太阳”;近日,中国科研团队在该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根据9月28日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共同研制的全超导磁体,实现了35.1特斯拉中心稳态磁场,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什么意思呢?“特斯拉”是衡量磁场强弱的单位,我们生活的地球本身就像是一个大磁体,其磁场强度非常微弱,大约只有 0.5高斯,也就是0.00005特斯拉。而中国科学家实现的35.1特斯拉磁场,强度是地球磁场的 70多万倍,相当于把70多万个地球的磁场聚合在了一起。
一、这么强的磁场有什么用?
可控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比原子弹爆炸能量还要大,并且没有任何放射性物质产生,因此可控核聚变被誉为“终极能源”,而谁拥有了可控核聚变技术,谁将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核聚变就像太阳一样发出巨大能量,但如何把这个能量锁住,被人类所用,被人类控制,一直是人造太阳的核心研究方向,中国为此研制出世界领先的“东方超环”,走的是托卡马克磁约束路线。“东方超环”就像一个笼子一样,把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里面,而近日中国实现的35.1特斯拉中心稳态磁场将让“东方超环”升级成“东方超环”ultra版,超强且稳定的磁场意味着可以让“东方超环”里持续发生核聚变,核聚变时间越长,能量输出越多。原本计划到2050年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实验成功,目前来看这个计划将要提前了,彻底解决人类能源危机这个重任,可以说中国科学家已经看到了曙光。
二、独步全球的技术
相信大家应该对2023年韩国宣称发明出“超导体”的新闻有印象,当时网上议论纷纷,都对韩国科技刮目相看,但实际上就是一场“闹剧”。2023年年底韩国超传导低温学会验证委员会发布白皮书称,完全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韩国量子能源研究所研究的LK-99是常温常压超导体。此外,2024年3月4日,韩国科研团队再次宣布开发出一种新的“室温超导体”——“PCPOSOS”,但同样未得到科学界认可。
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性质,可实现常规材料无法实现的大容量无阻输电、超强磁场等应用,是具有重大经济和战略意义的先进材料。而我们中国,不仅研究出了常温超导,还研究出了高温超导和低温超导。实现35.1特斯拉中心稳态磁场的关键就是中国科学家研究出的全超导磁体。全超导磁体无论是关键材料、工艺、制备100%国产化且自主可控,我们科学家原话说的是“能够非常经济地运行,低功耗、低漏热、小体积”,也就是说该领域我国已实现遥遥领先,甚至可以像稀土一样成为大国博弈的王牌。
这次技术的突破是中国全超导磁体采用“高温超导内插磁体+低温超导磁体”同轴嵌套构建技术,这个黄金组合的工作原理相当于《水浒传》里的林冲和武松的结合体,俗话说“马上林冲,马下武松”,两者武力值分别是马军第一和步军第一,结合在一起就是天下无敌。中国的全超导磁体首先由外围的低温超导磁体运行,建立一个强大的基础磁场,在此基础上,内部的高温超导内插磁体在这个已经很强的磁场中开始工作,再进一步提升总磁场强度。
当然,除了研发出“高温+低温”这一同轴嵌套技术外,中国科学家还解决了低温高场下的应力集中、屏蔽电流效应、多场耦合效应等难题,突破电缆绕制、导体集成、接头制备等核心技术瓶颈,攻克聚变高温超导百千安级电流引线、数万安级CICC导体、纳欧级导体低阻接头、亚米级线圈制备系列关键技术及关键装备平台搭建。也就是说想抄中国“作业”可没那么容易,太多太多的科技鸿沟需要跨越。
三、对我们的影响
医疗影像:未来有望研发出磁场更强、成像更清晰的核磁共振仪,提升疾病诊断的精准度,缩短诊断时间。
交通与电力:全超导磁体将促进超导磁悬浮、超导高压输电等技术进一步升级,进一步提高磁悬浮列车、电力输送效率。
能源技术:加快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将实现无限清洁能源,基本消除能源争夺战争,不仅造福国人,更将造福世界。
航天推进:全超导磁体+可控核聚变动力火箭速度可达化学火箭的10倍以上,大幅缩短星际航行时间,促进星际探索。
总的来说,中国科学家的这次超导技术突破,不仅将有效带动国内高温超导材料产业技术升级,更为可控核聚变等多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为人类的科技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吸引了众多资本的青睐,外资正密集地投向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行业。例如中东土豪们积极在中国进行产业投资,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计划到2030年在华投入5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