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傍晚,AI业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默契配合”。18:07,DeepSeek官方宣布发布DeepSeek-V3.2-Exp模型;仅4分钟后,寒武纪便宣布已完成对该模型的适配并开源相关推理引擎。这种近乎实时的步调一致,绝非偶然,算法与芯片的同步登场,不再是硅谷的独有节奏。中国AI产业正在用一场精心编排的协同演出,证明国产生态的成熟度。
国产大模型与算力芯片的“神同步”
2025年9月29日18:07,深度求索(DeepSeek)官宣发布实验性模型 DeepSeek-V3.2-Exp,引入自研稀疏注意力架构(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显著提升长文本处理效率并大幅降低推理成本。
仅4分钟后(18:11),寒武纪开发者公众号宣布:完成对该模型的适配并开源推理引擎vLLM-MLU代码,开发者可“第一时间体验”新模型特性。
这种精确到分钟的协同,已远超技术巧合,而是国产AI软硬件生态深度绑定的战略缩影。
技术协同
预先埋点的合谋
表面上的“4分钟响应”,实则是长期技术协作的结果。根据行业分析,像DeepSeek-V3.2这样体量达到671GB的大模型,仅在理想条件下完成下载就需要8-10小时。而芯片与模型的适配涉及底层架构优化、算力资源匹配和兼容性调试等复杂工作,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
AI行业资深专家指出:“如此快速的适配响应,充分说明寒武纪早在DeepSeek-V3.2发布前就已启动适配研发,双方在技术层面的沟通与协作早已悄然展开。”
这种协同背后是深层次的技术融合。DeepSeek-V3.2-Exp引入的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DSA)稀疏注意力机制,首次实现了细粒度稀疏注意力机制,在几乎不影响模型输出效果的前提下,大幅提升长文本训练和推理效率。
而寒武纪则通过Triton算子开发实现快速适配,利用BangC融合算子开发实现极致性能优化,基于计算与通信的并行策略,达成业界领先的计算效率水平。
软硬件协同生态
本次同步发布的背后,是国产AI软硬件生态的整体成熟。华为计算宣布,昇腾已快速基于vLLM/SGLang等推理框架完成适配部署,实现DeepSeek-V3.2-Exp Day 0(第零天)支持,并向开发者开源所有推理代码和算子实现。
华为云更是首发上线了DeepSeek-V3.2-Exp,使用CloudMatrix 384超节点为该模型提供推理服务。
这种协同效应不仅体现在效率上,更体现在性价比的实质性提升上。DeepSeek V3.2-Exp发布后,API调用成本降低50%以上,使得更多开发者和中小企业能够以更低成本使用顶尖水平的大模型。
过去,国产芯片厂商常陷于“适配困境”——被动跟随国际框架(如CUDA)更新接口,兼容成本高且生态割裂。而2024年《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的出台,首次系统性提出“软硬件协同标准”,要求统一智能芯片接口、规范多硬件平台适配流程。
《人工智能异构加速器统一接口》国家标准强制要求芯片厂商开放指令集架构,使深度学习框架可跨平台无缝部署。这一顶层设计让寒武纪等企业从“接口适配方”跃升为“标准制定方”,为DeepSeek模型的即时适配铺平了道路。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DeepSeek-V3.2最大的意义在于软硬协同设计支持国产算力,全新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机制,叠加国产芯片的计算效率,可大幅降低长序列场景下的训推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国产AI生态已初具规模,但挑战犹存:TileLang等工具链的易用性仍不及CUDA,开发者生态需进一步下沉;全球竞争压力下,Google Gemini 2.5通过模型蒸馏进一步压缩算力需求,对国产方案构成新挑战。
然而,当DeepSeek以UE8M0FP8精度重新定义算力规则,当寒武纪以开源代码打破技术黑箱,中国AI产业已迈出从“生态追随”到“标准定义”的关键一步。正如《指南》所强调:“标准化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而是重构全球AI生态的话语权分配。”
协同模式下的AI产业新秩序
DeepSeek与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厂商的高度协同,标志着中国AI产业进入生态竞争新阶段。这种协同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产业链头部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
随着AI向能源、交通、医疗等关键领域渗透,如果底层芯片、网络和系统长期依赖国外,就意味着命脉交到别人手里。北京方案通过开放标准和统一兼容,把昆仑芯、壁仞、太初元碁、摩尔线程等国产芯片和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Kimi、Qwen等主流大模型拉入同一生态,确保国产AI有自己的“底座”和“话语权”。
这种协同效应正在形成良性循环。国产芯片企业通过适配DeepSeek等先进模型,不断提升自身在复杂AI任务中的处理能力;而大模型则借助芯片的优化实现更高效部署,扩大应用场景。申港证券分析认为:“随着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国产算力在模型侧和算力芯片方面或将持续突破,有望维持较好景气度,展望中期,国产算力有望获得领先于海外算力的增长弹性。”
定义权的争夺远未终结
尽管国产AI生态已初具规模,但挑战犹存:TileLang等工具链的易用性仍不及CUDA,开发者生态需进一步下沉;全球竞争压力下,Google Gemini 2.5通过模型蒸馏进一步压缩算力需求,对国产方案构成新挑战。
然而,当DeepSeek以UE8M0 FP8精度重新定义算力规则,当寒武纪以开源代码打破技术黑箱,中国AI产业已迈出从“生态追随”到“标准定义”的关键一步。正如《指南》所强调:“标准化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而是重构全球AI生态的话语权分配。”
上一篇:匈牙利总理说乌克兰主权已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