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各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表明,我国在司法、金融、交通、医疗、市场监管、环保等领域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数据产品,广泛服务于政府决策、公共服务和数字经济发展,形成了政府购买服务、授权企业运营和政企合作开发的数据运营模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公共数据的要素价值,需要统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
第一,从价值主张的角度,协调好公共数据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公共数据开发开放涉及的利益相关主体较多,从数据供给方来看,有政务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等;从数据管理和监督方来看,有数据管理机构、网信部门等;从数据运营方来看,有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从数据使用方来看,包含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因此,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才能形成多元主体良性互动、资源有效整合的局面,从而提供创造价值的数据产品或服务。一是数据管理部门与业务职能部门的关系。数据管理机构要发挥好对数据的统筹作用,其制定的数据政策法规、标准化工具、业务指导、监督考核指标体系等,以及推动构建的国家、地方、部门、企业等不同层面的数据开发开放机制要充分考虑业务职能部门的实际情况,激发其积极性,因为这些部门是数据的供给方,决定着数据开发开放的效果。二是数据治理链条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从数据开发利用链条上多元适配数据生成、管理、监督、授权、运营、开发利用等参与主体的价值诉求,形成政府主导、政企合作、政社协同的良性互动格局,推动构建安全高效的数据治理生态系统。
第二,从价值实现的角度,处理好公共数据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公共数据供给是数据开发开放、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源头,制度环境优化将会更好发挥数据要素潜能,实现价值增值,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数据价值,为不同的经营主体参与数据创新服务创造条件,处理好数据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尤为重要。一是探索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数据供给模式。当前各地因地制宜在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过程中推出了不同的数据供给模式,有的地区在数据管理部门的推动下充分调动业务主管部门的积极性,让其负责各自领域和区域数据专区建设与运营,并授权给相应的国有控股企业,再由被授权方向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有的地区积极推动构建多部门参与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协调机制,由公共数据主管部门负责从公告发布到协议签署、运营监管等数据授权运营的完整程序。这些不同的数据供给模式都是结合本地实际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二是以需求为导向提升公共数据供给质量。在数据的合作开发过程中,要让数据的提供方、监督方、使用方实时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形成明晰的需求匹配机制。通过数据应用场景开发不断提升数据供给质量,形成多部门数据治理协同机制和数据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从发现问题到反馈问题再到修正问题,构建多方参与的数据闭环管理。
第三,从价值增值的角度,把握好平台支撑与场景驱动的关系。
公共数据从政府内部使用扩展到向社会提供服务,经历了政府采购技术服务于政府内部、政府开放原始数据服务于企业公众、政企合作与政府授权企业开发运营等探索过程。公共数据价值的增值在于公共数据的跨主体、跨区域、跨场景更广泛地融合开发利用,能创造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实现更深度的数据价值,数据授权运营平台的搭建为其提供了可能性。一是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提升数据运营平台的服务水平。数据运营平台作为供给侧、需求侧等多元数据的汇聚节点,在服务不同应用主体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应用场景。在实践探索中,可通过广泛征集重点领域的需求确定被授权主体,探寻出个性化价值高、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的数据授权服务场景。二是以使用方为中心构建数据开发开放满意度评价体系。不论是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还是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最终目的是面向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释放公共数据价值,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因此,需建立一种从用户满意度出发综合长效的评价机制与体系,催生公共数据服务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手段和新应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上一篇:网卡在电脑的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