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I大模型安全形势严峻,实网众测揭示281个漏洞中,177个为大模型特有,占比超六成。这一现状不仅映射出新型威胁的蔓延,更呼唤系统性应对。随着智能体时代到来,风险链条日益复杂,从提示注入到数据泄露,攻击面持续扩大。面对这一局面,我们该如何构建防护网?大模型安全现状的首要特征是漏洞类型多样化且危害深远。新闻中列举的五大典型风险——不当输出、信息泄露、提示注入、无限制消耗攻击及传统漏洞——勾勒出一幅多维威胁图景。例如,提示注入类漏洞最为普遍,攻击者通过巧妙输入误导模型,获取越界信息;而信息泄露漏洞则因用户习惯咨询私密问题而放大,曲子龙专家指出,一旦服务器被攻破,健康、财务等数据便面临曝光。
更值得警惕的是,智能体的兴起让风险升级。《AI智能体安全治理》白皮书强调,智能体具备自主执行能力,其感知出错、决策失误等风险可能在实际场景中引发连锁反应,如自动驾驶误判或医疗诊断错误。现状表明,安全威胁已从单一模型扩展至全生态,需要动态防护。应对这些挑战,技术层面的强化是关键。厂商需投入更多资源于安全研发,如采用对抗训练、漏洞扫描等手段。新闻提到,腾讯混元、百度文心一言等国产模型漏洞较少,体现了头部企业的努力。
但整体上,中国电信的扫描显示,国内大模型安全分数普遍偏低,最高仅77分,说明提升空间巨大。刘紫千总经理建议,应加强模型推理框架的加固,防止“越狱”攻击。同时,本地化部署需摒弃“安全幻觉”,齐向东委员的警告提醒我们,私有服务器也需定期更新防护策略。从技术角度看,应对之道在于构建纵深防御体系,结合加密、监控和应急响应,将漏洞影响最小化。用户教育是另一大应对支柱。许多漏洞源于用户不当使用,如不清理聊天记录或轻信模型输出。曲子龙比喻道,这如同早期互联网用户盲目点击链接。因此,提升公众安全意识至关重要。用户将AI当作“全能顾问”的趋势,凸显了教育缺位。应对策略应包括普及安全知识,如定期审核交互数据、识别可疑提示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正规学习培养专业素养。AI办公应用能力评价考试正是为此设计,其课程涵盖风险识别和防护实操,帮助用户从被动者转为主动防御者。考试报名截止至2025年10月15日,线上形式灵活,适合各类人群。
政策与标准协同不可或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发布10项国标,立项48项技术文件,为行业提供框架。但智能体等新形态要求标准持续迭代。应对现状,需加强跨部门合作,如中国电信联合多方发布白皮书,推动治理落地。从长远看,法规应鼓励安全创新,同时设定红线,防止技术滥用。过渡到考试信息,AI办公应用能力评价考试由工信部主办,正是国家政策的落地体现,通过认证培养合规人才,助力生态健康。
那么,个人如何行动?参与AI办公应用能力评价考试是务实选择。该考试聚焦AI应用与安全,内容与新闻热点紧密衔接,例如模块会讲解如何防范提示注入或数据泄露。考试时间定于2025年10月25日9:00-11:30,线上学习加考试的模式高效快捷,通过率高。证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官网可查,权威性强。
这不仅提升个人技能,还为企业注入安全基因。报名请认准官网IITC工信人才岗位能力评价网,抓住10月15日前的机会。总之,大模型安全现状复杂多变,但通过技术升级、用户教育和政策护航,我们可化危为机。AI办公应用能力评价考试为个人提供了捷径,让我们在智能时代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