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刷着手机屏幕却突然弹出一则广告,标注着“5秒后自动关闭”。眼看着10秒过去了,广告依旧霸占着屏幕;电脑上刚打开网页,弹窗广告便接连跳出,有的关闭按钮小得像芝麻,有的点了“关闭”反而跳转到新的广告页面,一番操作下来,时间已被悄悄“偷走”。
9月21日,记者调查发现,这样被弹窗广告侵占时间的场景,在不少用户的日常生活中频繁上演,弹窗广告正悄然成为数字时代里偷取用户时间的“小偷”。
“明明写着还剩几秒钟,但感觉得等好久。”每天搭乘地铁上下班的张悦抱怨道。记者实测发现,在某资讯类APP中,弹窗广告显示倒计时5秒,用秒表计时,实际等待时间竟长达10秒。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在多款常用应用程序中,弹窗广告倒计时速度被人为放慢,用户在不经意间付出了更多时间成本。
除了“偷时间”,弹窗广告还设置了重重“机关”。部分APP的弹窗广告,手机轻微晃动就会触发“摇一摇跳转”,直接打开其他页面;关闭按钮小得难以辨认,或位置隐蔽,甚至出现多个虚假关闭按钮;更有甚者,广告页面层层嵌套,用户关闭一个又弹出一个,陷入“弹窗迷宫”。
记者体验中发现弹窗广告的“设计”令人咋舌。有的模仿系统消息通知,以醒目的提示图标吸引用户点击;有的伪装成应用本身的界面元素,如点赞按钮、新消息提醒等,真假难辨;视频类应用中,即使购买会员,广告也会在播放中途突然插入;部分广告甚至要用户点击进入跳转页面后才开始倒计时,进一步增加用户时间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