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参赛选手在进行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的比赛。河南日报记者 王铮 摄
9月21日晚9点,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赛项的选手们早已结束一天的赛程,回到酒店休息。而在大赛场馆内,一台台电脑前,裁判组还在忙碌,为选手作品打分。“评分点比较多,需要逐一确认,有时会加班到凌晨。”该赛项裁判长叶维中说。
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裁判长被称作“竞赛经理”,是整个赛项的“大管家”。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为我国游戏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叶维中可谓“操碎了心”。
命题方面,裁判组和育碧上海工作室合作设计了考题,力求比赛与行业需求接轨。评分方面,结合赛项特点,裁判组设计了客观分和主观分相结合的打分方式。
“客观分考察选手做得‘对不对’,比如模型面数、贴图数量有没有超过限制;主观分考察选手做得‘好不好’,比如美术风格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叶维中介绍,模型面数、贴图数量影响游戏性能,超出限制会让游戏卡顿、不跟手;游戏人物风格千变万化,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涉猎广泛,能应对各种风格要求。
2016年,中国决定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的竞争,这是中国首次参赛,叶维中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中国专家组指导。2022年,他带领中国队在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中夺得首金。多年的职业生涯,让他领略到游戏行业前沿的风采,也深感国内游戏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
“动画行业使用的软件、技术、生产流程迭代很快,但国内高校和企业之间缺乏衔接,许多毕业生入职后,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叶维中说。
叶维中认为,全国技能大赛正逐渐成为学生和游戏行业间的桥梁。“比赛题目、考核标准都紧贴企业生产实际,通过‘国赛’选入国家队的选手,水平不输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生。”
“中国游戏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知名企业不多,出色的游戏制作人也很少。希望全国技能大赛能让更多选手收获成长,为中国游戏行业培养更多领军人才。”叶维中说。(河南日报记者 杨凌 实习生 林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