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市北部区域供热管网跨越南水北调桥梁工程顺利完成转体施工,该供热管道桥是郑州市北部区域供热管网工程的关键节点工程。
这一“空中走廊”的贯通,标志着郑州北部供暖管网最大技术障碍被攻克,今冬郑州市高新区、惠济区、金水区约47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将迎来稳定热源,居民供暖质量有望大幅提升。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郑州市北部区域供热管网工程是郑州市第6个“引热入郑”项目,也是贯通巩义电厂热源与郑州主城区的关键控制性节点,其顺利完成标志着北部供暖管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10月15日全线贯通奠定基础。
此次转体的桥梁位于荥阳市王村镇,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十字交叉,全长278米、桥面宽8.5米,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结构,单侧转体箱梁重量达9000吨。项目创新采用“转体施工”工艺:先在干渠两岸预制箱梁结构,再通过智能监测系统控制双幅箱梁同步旋转,最终实现高空精准对接。
郑州热力集团引热入郑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转体施工不仅大幅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更有效避免了施工对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的潜在影响。
据了解,郑州市北部区域供热管网工程于2022年2月26日开工,旨在将大唐巩义电厂、中孚电厂的热源通过长输管线引入主城区。项目整体进度已达96%,建成后将为郑州市北部主城区提升47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覆盖高新区、惠济区、金水区,彻底改变北部区域依赖单一热源、供热能力不足的局面。
自2015年至今,郑州已建成6条“引热入郑”长输管网,总里程达495公里,居全国首位,总供热能力约1.7亿平方米,逐步构建起多源互补、安全稳定的城市供热格局。
随着供暖季临近,这项工程的成功推进将为郑州市民带来更温暖、更可靠的冬天。(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燕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