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21日讯(深圳特区报 记者 焦子宇)当地时间9月19日,斯坦福大学和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共同发布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其中,深圳高校数百名学者上榜。从“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数量的逐年增加,到在世界顶刊发文数量的不断突破,再到ESI全球前百分之一、前千分之一学科数量的攀升,全球“最强大脑”在深圳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全球科创高地的“版图”上,深圳正在崛起。
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发布
深圳高校表现亮眼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包含“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被视为衡量科学家长期科研表现和学术影响力的一个客观指标,入选意味着该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世界影响力。
今年,榜单从全球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通过综合参数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涵盖22个领域和174个子领域。
在深圳高校中,深圳大学入选学者人数最多,其中89人上榜“终身影响力”榜单,263人上榜“2025年度影响力”榜单,上榜学者数量在非“双一流”高校中名列前茅。南方科技大学今年上榜“终身影响力”榜单的学者有96人,上榜“2025年度影响力”榜单有202人。值得一提的是,南科大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健康分别在两个榜单中位居第三。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榜“终身影响力”榜单44人,上榜“2025年度影响力”榜单66人;深圳理工大学上榜“终身影响力”榜单17人,上榜“2025年度影响力”榜单28人;深圳技术大学上榜“终身影响力”榜单9人,上榜“2025年度影响力”榜单13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上榜“终身影响力”榜单2人,上榜“2025年度影响力”榜单6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上榜“终身影响力”榜单1人,上榜“2025年度影响力”榜单4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上榜“2025年度影响力”榜单3人。与去年相比,不少高校上榜学者数量有所增加,标志着深圳学者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高被引学者 顶刊发文 一流学科
深圳科研全面开花
深圳学者在一些领域的科研实力走在世界前列,这已经不是新鲜事。
今年3月,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南科大有68人上榜,深大42人上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6人上榜,深圳理工大学9人上榜,深圳技术大学3人上榜,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人上榜。此外,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深圳湾实验室等机构和公司也均有人上榜。
在高等教育权威数据查询平台高绩重磅发布的《2024年中国内地高校顶刊发文年鉴》中,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Cell、Nature和Science(简称CNS)期刊总计刊出原创论文510篇,其中南科大全年发文数量大于等于10篇,超越了不少传统强校,成功跻身顶尖大学行列。
此外,在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深圳高校有19个学科位列世界前五十。深圳大学上榜学科数量34个,其中,17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12个学科位居世界五十强,领跑非“双一流”高校。南方科技大学29个学科上榜,其中,17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7个学科位居世界五十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2个学科上榜,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和深圳技术大学均有1个学科上榜。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深圳高校上榜的百强学科有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涉及国家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急需领域,展现出深圳区域特色与办学实力。(下转A2版)
(上接A1版)
顶尖学者为何纷纷选择深圳
留得住更能干得好
越来越多的顶尖学者之所以选择深圳,看重的不仅是这里宽松开放的科研环境,更在于深圳鼓励原创、支持长期投入、敢于“闯无人区”和校企合作的魄力和诚意。
前不久公开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赋予深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任,并且在高校办学模式、急需人才引进、产学研协同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同时,深圳不断释放强大创新力,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46%,实现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双第二。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之首。
近年来,深圳牢牢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着力提升基础研究策源能力。以河套为例,在一块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一批香港及国际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顶级研究中心,成为大湾区“创新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青年人才在深圳不仅有闯的勇气,更有“创”的舞台。目前,深圳已连续四年位居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前三位,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榜首。此外,在深圳,高校技术和企业需求间早已搭建起双向“直通车”,产学研基地、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平台遍布各区,科研成果可以迅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这样的良性循环也为科研提供了丰沃土壤。
编辑:孙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