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成都科创生态岛在兴隆湖的波光中流转生辉,与不远处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蓝宝石般闪烁的建筑灯光交相辉映。这一刻,科幻仿佛不再遥远,它从书页跃入水面,从想象渗入现实。
2025银河科幻大会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创生态岛3号馆启幕。图据 活动主办方
2025年银河科幻大会今日落幕,留下“约定”——未来五届大会将落户于四川天府新区。这场汇聚了全球四大洲十个国家和地区科幻创作者与爱好者的盛会,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狂欢,更成为城市与未来之间一次深远的对话。
成都科创生态岛3号馆正在举办2025银河科幻大会。图据 活动主办方
为什么是天府新区?答案深植于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科幻实践”之中。
硬核科创基底:
从“国之重器”到
“科幻实景”的破壁
在天府新区,科幻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触可感的日常。
在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实验室里,国内首个基于世界模型的机器人任务执行系统(R-WMES)上演着 “科幻级” 操作: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功研发国内首个基于世界模型的机器人任务执行系统(R-WMES) 图:成都发布
通过给到机器人一个“我想达成”的目标的图片,机器人自动判断现有的状态,并自主规划任务和执行任务,最终达到与目标图片相符合。该系统也实现了中国在机器人世界模型上零的突破,为人形机器人更聪明、更接近人类思考推理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只是天府新区“科技矩阵”中的一隅。以科创生态岛为圆心,数公里范围内聚集了一批“国之重器”——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逍遥 摄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以每秒钟10亿亿次的运算速度,为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底层支撑;
扎根兴隆湖畔的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刘倩婷 摄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依托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为解开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之谜”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图据央视新闻
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三号”持续推动聚变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尤为关键的是,这些高精尖设施并非孤立的“科研飞地”,而是与市场应用紧密联动。成都汇蓉国科开发的“低空数字警察”系统,将实现对无人机飞行的实时监控与预警,推动低空经济“飞得更好、飞得更稳”。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不仅致力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还孵化了二十余家科技企业,持续释放创新动能。
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骨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天府新区不仅是“创新场”,更是“试验场”,打通从实验室概念到产业应用的关键路径。低空物流、智慧治理、沉浸交互……这些以往仅存于科幻的场景,正在这里一步步成为现实。
科学教育生态:
在共享课堂中
播撒科幻的种子
科幻的真正繁荣从不只依赖技术突破,更需一片滋养想象力的土壤。
科幻大会期间,刘慈欣与天府新区师生代表面对面,畅谈科幻与现实、创作与教育、想象与科学,恰是这种生态的缩影。
在签售会现场,刘慈欣与机器人互动。图据 活动主办方
“老师带我们在实验室开展科学探索,那种震撼的体验,和我读《三体》时的心情一模一样。”这样真切的体验,源于新区推动的“共享科学课”。天府新区联动西部(成都)科学城内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等科研单位,共同打造15家“共享科教基地”,真正实现“把实验室变成课堂,让科学家走进校园”。此外,17家单位联合推出“30分钟研学圈”,设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7大主题研学路线,让“走出校门、走进实验室”成为常态。
新区还整合了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天齐锂业Li科学馆等12家科普基地,构建起深入街巷的科普网络。作为核心展示平台的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展出170余项科技成果,并配备可交互体验设备,使深奥科学变得可触可感。
“我们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种种子’——科幻是种子,科学是土壤。”这一理念已结出硕果:天府新区师生屡获国际奖项,科学教育模式作为“天府经验”走向全国。2024年2月,新区成功获批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打造科学教育“天府样本”的愿景正逐步实现。
科幻的真正延续,靠的是人而不是设备。天府新区通过系统化的教育生态构建,正让科幻从一场会议的盛宴,沉淀为一座城市的气质。
产城融合蓝图:
从“五届之约”走向
“想象力经济”
“中国科幻从这里出发,在这里生根发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如此评价成都与科幻的关系。如今,作为文化与科技强强融合的焦点领域,科幻产业正处于腾飞的风口。
图据 红星新闻
今年1月,成都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科协联合印发《成都市推动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7年,全市科幻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4+6”科幻产业载体平台体系逐步健全,“一核引领、两区联动、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成型,“一中心四高地”建设实现实质性进展。
四川省科协与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图据 活动主办方
5月2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数字文创产业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成都市推进科幻内容高质量创作与转化的若干政策》,它是全国第一部城市级科幻内容创育扶持政策,从打造高能级科幻产业集群、激励高水平科幻内容创作、实现多元化科幻IP转化、塑造国际化成都科幻品牌、建设高品质内容创育生态等5个维度提出具体举措,全方位激活科幻产业发展动能。
第二届四川省青少年科幻创作征集活动成果正式揭晓。 图据 活动主办方
在“科幻之都”成都,想象力的火种正在燎原——从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成功举办,到“天问”计划启动,再到全国首只城市级科幻未来产业基金成立……科幻已成为成都塑造城市竞争力的全新维度。
中外科幻名家签售活动。 图据 活动主办方
在这一背景下,银河科幻大会连续五届落户天府新区,意味着盛会不会仅是短暂的文化烟火,而是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的长远布局。
兴隆湖周边,科研院所、创新平台林立。马骥 摄(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当银河倒映于兴隆湖,我们所见的不仅是光影与水波的交织,更是一个新区以科技为舟、以教育为桨、以产业为帆,驶向未来的壮阔航程。
记者:郑晓凤
编辑:吴蔚、朱孟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