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据新华社报道,9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主席鲍威尔在记者会上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这是美联储2025年第一次降息,也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再次降息。
决议公布后,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现货黄金有所回落,但在北京时间9月18日下午再次回升。亚太市场方面,9月18日,日经225指数、韩国综合指数上涨,A股、港股则出现调整,科创50指数表现抢眼,收涨0.72%。
专家:国内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将拥有更多调整空间
本次降息落地前,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已经趋于一致,主要分歧在于降息力度。会议召开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9月降息的预期概率超过90%,并逐步定价今年降息3次(9月、10月、12月)的可能性。
不过,对于市场预期降息50个基点的预测,鲍威尔则相对谨慎,表示不认为会快速降息。东吴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认为,鲍威尔的说法相较于市场预期更为鹰派,他不认可市场对于未来利率路径的预期,或暗示当前市场对于2026年政策利率降至2.9%的预期过于乐观。同时,鲍威尔表示此次降息可视为“风险管理”降息,本次会议也没有广泛地讨论降息50个基点。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降息的落地,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预期。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认为,美联储降息可能会引发全球央行降息潮,中国央行也有较大的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有望通过降息降准来提振经济,稳住楼市股市。这对于当前已经开启一轮牛市的资本市场会形成利好的推动。
杨德龙表示,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美联储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之下,国内存款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普通人可以通过提升对于股票和基金的配置比例,提高预期回报。当前中国权益资产将更具有吸引力,债券价格则出现回落的风险。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研报分析称,美元走弱和全球流动性转向宽松,为人民币及其他新兴市场资产提供了支撑。离岸人民币汇率在此前已显著走强,而温和的降息最有利于人民币资产,因为反映了当前美国经济仍然可控,衰退尚未到来,而资本加速流出美国追寻低估资产,人民币资产正是那个全球最低估的选项。
从政策端看,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再度打开了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空间,中国货币政策降息降准仍值得期望,而财政和产业政策则需要等待十月份陆续出台。
降息后的中国资产动向:港股弹性可能更高
2024年9月,美联储开启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降息,全球资本市场也随之出现大量变化。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A股随即迎来“924”行情。近一年来,A股、港股均呈稳健上涨态势。
而本次降息后,市场对大类资产的走向,也出现了新的期待。
华夏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匡月晴认为,当下在中美周期错位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决策无法主导A股走向。从历史规律看,美联储降息周期中,A股的成长风格与小盘股通常相对占优,计算机、电子、通信等行业往往领涨。
她表示,本轮降息启动以来,成长板块的突出表现已与这一规律相契合。与此同时,有色金属板块受益于金价上行与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下稀土的战略价值,亦有亮眼表现,而部分上游周期性行业、消费行业则相对偏弱。
而港股的特殊定位,使其价值锚点同时取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与海外流动性两大变量。历史经验表明,美联储降息短期内可显著改善海外流动性环境,而港股对外部流动性的敏感度高于A股,在全球资金再配置的驱动下,港股往往展现出更高的弹性。数据显示,降息重启后的12个月内,恒生指数平均涨幅可达35.4%。
债券市场方面,9月5日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出台后,市场迅速定价,推动中债收益率快速上行。随着资金面回归宽松,收益率已逐步回落,但债券市场短期仍处于逆风期。从中期视角看,美联储重启降息将为中债市场提供更有利的外部环境,中美利差收窄将降低国内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政策操作空间进一步打开。尽管短期存在震荡,但低利率环境的大方向并未改变,中债的长期配置逻辑并未发生变化。
而作为避险类资产的黄金,在8月22日鲍威尔对外透露“可能降息”的消息之后,就已经提前开启了新一轮的上涨,年内涨幅也突破了40%。匡月晴认为,历史数据显示,降息临近时,市场提前交易宽松预期,黄金往往涨幅显著;而降息落地后,“买预期、卖事实”的交易行为可能导致涨幅收窄。但参考90年代以来的历史经验,降息周期中的金价表现历来不会太差。
杨德龙表示,普通投资者可以在投资组合中配置20%左右的黄金类资产,从而实现保持增值的效果。长期来看,金价仍然有上涨的趋势,虽然短期涨幅过大,也有一定的震荡回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