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九三阅兵前后,有两则新闻证实了关岛正加速成为美国在太平洋的前线堡垒,这个地区的美国盟友,都已感受到具体的“严厉的爱”,但是否认同欧盟外长所称的“有爱总比没爱强”,就难说了。
很多人可能注意到菲律宾搁置了对美军购F-16战机的计划,但没注意到美国军方突然要求新加坡将F-15撤离出关岛的消息。这两起事件虽然都有个体面的官方说法,但事实上与美国“战争部”正起草的国家防御战略(NDS)直接相关。
关岛学者与关岛智库正密切注意美国军事战略的后撤迹象,以及其对关岛的影响,他们立即在美媒发布了新加坡战机撤离关岛的消息。[1]可预期的是,“大敌”当前,关岛人将与琉球人一样,对自身命运与美军基地的绑定愈来愈抵触。而所谓“大敌”,对太平洋美国殖民岛屿而言,与其说是美军所设定的解放军,不如说是美军自身。
新加坡被美国要求撤离关岛
新加坡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双方有长期而密切的军事合作,新加坡空军由于自身的空域限制,将训练战机的地点置于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8月份,美军突然取消了新加坡在关岛部署12架F-15的计划,美新官方都称这是“双方同意”的决定,但内情自然不单纯。
关岛智库推测,这是美军主动提出的要求,新加坡应是被动接受。
诚然,新加坡一直都不愿在中美对抗的格局中选边站队,但此前,“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大战略并没有改变,估计不会主动要求将战机撤离关岛。因此,关岛学者推测,美军方因战略改变而取消与盟友的协议此一说法,确实比较合理。这与美方最新的国家防御战略(NDS)有直接关联。
根据美国空军部队7月16日公布的《决定书》,美方将不会落实,或继续推进新加坡空军部队部署多达12架F-15型战机的计划,但文件并未说明原因。 图自联合早报
NDS预计将于今年底公布,而在九三阅兵之后,POLITICO网站刊载了NDS草案内容的相关报道。知情人士指出,“五角大楼官员提议国防部优先保护国土和西半球,这与军方多年来专注于应对中国威胁的任务截然不同”,而这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对外战略的重大改变。
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军后撤不是突然开始的,而是早在拜登时期就开始有序撤离第一岛链。2020年,美国于关岛北部建立Camp Blaz海军陆战队基地,以容纳从冲绳基地转移的5000名士兵。此举引发关岛人的不满,被殖民的自觉开始升高,尽管岛民都是(权力受限的)美国公民。
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局网站5月份的揭露[2],美军正计划在关岛部署更多的导弹防御系统与雷达——目前仅有六座导弹发射器与一座雷达——但部署计划仍属于未知状态,而且还缺人操作军事系统。
合理预估,关岛防御计划将是NDS的重要内容,而新加坡空军的撤离,可能就与此一计划直接相关。简单说,关岛必须是美军能完全掌握的战略要地,容不下未敢承诺与美军共生死的外部军队。
事实上,新加坡被推离关岛之前,美军还拒绝新方以迪戈加西亚与硫磺岛作为替代选项。当然,若新加坡能明确承诺当台海发生战争时,新军完全受美军指挥并加入战斗,或许其F-15就能留在战场前沿,但这不会发生。
答案显而易见,新加坡肯定不是坚贞的美国盟友。事实上,被要求在台海战争事项上表态、却给出软钉子的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也都“不贞”,而表现最掏心掏肺的菲律宾小马,却是实力最差的一员。
关岛智库正确地指出美国战略转变的两个主要特征:(1)美方单边决策,不理盟友意见;(2)要求其他国家对其未来行动的预先承诺。
部署在关岛的导弹防御发射器图自U.S.Army
有别于过往拉帮结派的作风,本届特朗普政府非常务实,盟友若不签生死状,美方就不给予在安全层面协助的权利与义务。生死状也不是徒具形式的协议,而是真金百银的军费支出,以及新指挥系统的建立。换言之,新战略反映“美国队”从深度整合转向“条件合作”。
个人认为,除了以上两个特征,还要加上“鼓励盟友们抱团取暖”,如《南华早报》于9月份的报道指出,“F-15事件是美国‘重新分配资源’的信号,让新加坡转向本土训练或与澳洲/日本合作”。不难发现,日、澳、菲、印、韩都已强化了本区域的军事连结,抱团得很勤。
与欧洲相仿,这就是美国对亚太盟友“严厉的爱”,即要求盟友军事自主,间接协助美军有序撤离。
此一战略大转变,自拜登时期低调展开,特朗普二进宫后将彻底落实。当然,美国退役老兵对此一转变很不以为然。有别于我上次提到现役军官提议“撤退战术”,海军陆战队退役上校则在亚洲媒体提出质疑[3],认为亚洲的盟友们根本没准备好军事独立,他认为“(亚太区域)有很多让人感觉良好的‘接触’,也有一些照本宣科的演习,但却没有真正发展出足以独自(甚至与美国并肩作战)对抗真正敌人的军事能力”。
其实,各方心知肚明,所谓“照本宣科的演习”,其作用是外交,而不是军事,是嘴炮的材料,而不是真枪实弹的预演。原则上我们可以说,台海战争的胜负已经在纸面上揭晓了答案,美方现在的作为,只是希望在两岸和统的路上尽量套利,其余美国盟友则主要在避险。
比较特殊的角色是菲律宾。
巴丹岛基地启用,却没钱买美国战机?
8月底,菲律宾最北端的巴丹群岛“前线作战基地”(FOB)正式启用,菲海军发言人猖言:菲国军方长期以来专注于内部安全,但如今他们正将目光投向“攘外”……这个时间,台“断交部长”低调窜访菲律宾,“谎称”此行目的是经贸,估计是在寻找军事合作的可能性。
FOB由菲国的海军陆战队驻守,根本就是因应台海战争,供美军使用的前线基地。
这不算新闻,早在2023年我就提过巴丹岛计划,该群岛是巴士海峡的咽喉,距离台湾最南端不到200公里,美军早早就将其视为跳岛作战的关键据点之一,并要求菲国于此建设军事设施。
当时,我曾详述过巴丹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并主张若菲国不承认中方的“十段线”,两岸即可合作将巴丹群岛主权问题朝“争议”的方向处理。简言之,美国于1900年武力占领巴丹群岛属非法,据此推论1946年菲律宾独立时的马尼拉条约,美国无权将巴丹群岛让渡给菲律宾。
在国际法层面掀起争议,现在做还不嫌晚,因为即便是纸面上的台海战争,巴丹群岛也是解放军必争之地,外交领域可为军事领域布局。若美菲不于此挑事,中方对巴丹岛的主权问题可保持默认,但既然该岛已成为对方的FOB,那就不妨吵上一吵。
在美方眼里,菲方的角色是挑衅中方的小扁钻,南海的一根刺,因此美菲的军事合作看起来很深入,然而,为何菲国要搁置对美军购20架F-16战机呢?真的只是因为缺钱吗?
当然不是的,菲律宾再穷,也不至于凑不出55.8亿美元(虽相当于2025年菲国国防总预算),分期与举债都是方法,主要是美国交不出货。
以台湾为例,2019年已付钱下订的66架F-16V,交货期一延再延,至今也没收到一架。以台湾军购案例看来,美国武器延迟交货是正常的,原因也有很多,稀土短缺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致使美方至今仍积欠台湾价值205亿美元的军火。其中,F-16战机就是大宗。
6年交不出一架战机,更别说战机需要的武器装备也不是“随机附上”,菲律宾若想快速构成空中战力,不如买韩国战机,或是改而采购陆基导弹等军备,对美方而言,亦是如此评估。事实上,九三阅兵之后,美国与其盟友都能感受时不我予,计划赶不上变化,与其买卖难测交期的武器,不如换点别的,至少能快速形成“嘴砲威慑力”。
按照NDS鼓励盟友抱团取暖的策略方向,菲国改向韩国采购有其合理性,毕竟,美国军工产业的生产力早已大不如昔,不断积欠军火订单,也只是自我消耗威摄力而已。对于其他国家,美国可以迟交武器,但菲律宾是小扁钻,任务是随时挑衅中方,考量自然就有所不同。
F-16V战机
关岛的再军事化,资源取之于亚太盟友
特朗普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以彰显“透过实力实现和平”的政治诉求,搭配所谓“严厉的爱”,说白了就是美国寻求摆脱对外承诺,让盟友对“安全靠美国”彻底死心。
相对地,像关岛这样的美国殖民地,必然就会再军事化,以作为新的实力边界。但说到底,关岛的再军事化,资源正是从毁弃对外承诺所省下来的,此一路线至少在特朗普卸任前不会变。
因此,论实质意义,美国军事部门其实是“战争部”退缩成“国防部”的单位,军事力量转向守卫本土的例子正不断涌现。例如调动数千名国民警卫队士兵支援洛杉矶和华盛顿执法,派遣多艘军舰和F-35战机前往加勒比海地区,拦截毒品等等。
无论其运用军队的手法是否粗糙,但可以说,特朗普认为军队的主要任务是卫国,而不是对外扩张,所以才需要将国防部改为战争部,以维持霸权的面子,否则盟友会跑更快。
我们主要关心的不是美国“枪口向内”,而是其枪口向内之后,亚太盟友的枪口向谁?理论上,美国的亚太盟友愈是彷徨无依,中国就要愈和善,才能确保邻居放下枪杆子,大家专注于和气生财。然而,只要台湾问题一天不解决,中国大陆就很难保持和善不争的姿态博得各方好感。
因此,美国后撤,盟友焦虑,不代表台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反而是邻居扩军的最佳借口,而特朗普就是赌这个。将关岛视为太平洋前线,对华盛顿而言是最实惠的选择,就是苦了同遭“严厉的爱”伺候的关岛住民,他们会认为“没爱还是比有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