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胡晓俊 通讯员 剑鞘
通过"芯片-算法-硬件-方案"的全栈式技术布局,奥比中光在中国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成为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的合作伙伴,2023年以来业绩持续改善。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3D视觉感知技术作为机器的"眼睛",正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力量。在这片蓬勃发展的领域中,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88322.SH)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产业化应用,已成为全球3D视觉感知技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01 技术壁垒:全栈能力,构建深厚护城河
奥比中光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公司构建了"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
在技术纵深上,公司融合了光学、机械、电子、芯片设计、算法、SDK、固件开发等多项复杂学科交叉技术。在技术横向跨度上,其技术布局覆盖了结构光、iToF、dToF、双目、Lidar、工业三维测量六大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奥比中光是国内率先开展3D视觉感知技术系统性研发,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企业之一。
根据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200余项,取得授权专利7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40%,在3D视觉感知领域的知识产权储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02 量产与性能:产品落地应用,性能国际领先
奥比中光通过持续多年对3D视觉传感核心技术的技术攻坚与垂直整合,已打造出自主可控的3D视觉感知系统体系,其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已达到3D视觉行业先进水平。
例如,公司的Gemini 330系列产品专为全场景设计:通过主被动融合技术(主动红外+被动自然光)和滤光片解决强光、反光、弱纹理问题,深度测量范围可覆盖0.10~10m,满足机器人近远距及室内外的视觉感知需求。
该系列产品支持极速曝光与HDR深度成像技术,让机器人在高动态场景下也能实现稳定、高精度成像。
量产能力是奥比中光的另一大优势。作为行业先行者,公司自主开发专用生产设备,设计生产工艺、测试工具和测试流程。公司已成功开发及规模量产多款3D视觉感知产品,产品性能满足各应用场景高标准要求。
03 市场卡位:生态合作,占据产业关键位置
奥比中光在中国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领域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公司已服务全球众多客户及开发者,包括OPPO、捷普、中国移动、Matterport、贝壳如视等行业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奥比中光与多家行业巨头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与英伟达合作:公司多款产品已集成至英伟达Jetson平台和Isaac机器人生态系统,开发者可调用奥比中光的技术,实现机器人导航避障、识别交互等功能。
与微软合作:奥比中光获得Azure Kinect技术产品线授权转移,发布Femto系列产品。
与蚂蚁集团合作:双方在刷脸支付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碰一下"支付在各类零售场景落地。
04 业绩改善:经营向好,迎来发展新阶段
财务数据显示,奥比中光在2023年以来业绩持续改善。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39.5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明显,同比增长67.67%。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05.82万元,同比增长45.6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31.5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38.2%。
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38.27%,其中3D视觉传感器毛利率保持在45%以上,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05 行业前景:机器视觉,空间广阔
3D视觉感知技术可以让智能设备获取更多精准的三维信息,助力机器更好地看懂三维世界。随着智能硬件高速发展,2D成像技术难以完整重现各类三维场景的局限性开始凸显。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Yole的报告,全球3D成像和传感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到2025年达到150亿美元,2019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
在机器人领域,3D视觉作为"眼睛"是不可或缺的核心传感器。根据行业研报,国内外主要人形机器人产品中,3D深度相机配置率较高。
机器视觉传感器市场预计将成为增长较快的细分领域,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06 未来布局:持续创新,拓展应用边界
2023年,奥比中光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持续提升在3D视觉感知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推动在具身智能、三维数字化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随着智能终端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张与公司智能制造基地产能的提升,奥比中光已形成"技术迭代-量产提速-成本优化"的良性发展循环,技术壁垒与规模效应产生的优势有望驱动公司未来的盈利和业务结构升级。
奥比中光东莞松山湖基地投产後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佛山顺德智能制造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为未来订单交付提供了产能保障。
随着机器人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拓展,这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正朝着"机器人与AI视觉产业中台"的定位稳步迈进。
审读:汪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