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深耕和创新,让科曼医疗在国内新生儿监护仪领域的市占率稳居第一,更让它成功叩开国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大门。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科曼医疗,听公司总裁易明生讲述守业和创新的故事。
◎记者 黎灵希 孔令仪
专业性,是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科曼医疗”)最为人熟知的标签。
从研制世界首款新生儿专用监护仪C60,到全球首创暖箱与监护“二合一”的培养监护系统B8,再到推出自主研发的国产首台婴幼儿有创高频呼吸机VN8 HFO,科曼医疗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不断推陈出新,在新生儿医疗设备领域实现多个“首次”。
多年的深耕和创新,让科曼医疗在国内新生儿监护仪领域的市占率稳居第一,更让它成功叩开国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大门。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科曼医疗,听公司总裁易明生讲述守业和创新的故事。
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科曼医疗成立于2002年。“最初我们采用的是OEM模式,本质上是行业里的跟随者,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好在当时市场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易明生回忆道,但到了2008年,国内具备监护仪生产资质的厂家已达数百家,同质化产品扎堆。
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一次与客户的交流,为公司打开了通往新生儿监护领域的大门。
“当时我去医院调研如何改进产品,一位江苏省三甲医院的新生儿科主任向我抱怨进口监护仪不够‘好用’。”易明生敏锐地捕捉到,这背后或许藏着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
彼时,市面上的国产监护仪要么测不出新生儿的血压,要么准确度较低。国内医院用的进口监护仪测量血压时通常默认为“成人模式”,若未及时调整,不仅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还可能压伤新生儿柔嫩的手臂。
于是,科曼医疗迅速启动了新生儿专用监护仪的研发。针对常规测量方式无法保证数据精度的问题,公司研发团队果断选择“牺牲”测量范围来提高测量精度。同时,为了降低新生儿活动对监测信号的影响,科曼医疗采用了Adap-DSP自适应信号血压处理算法,让监护仪既能“抓准”血压数据,又提高了抗干扰性能。
2009年,科曼医疗新生儿专用监护仪C60正式问世,开启监护仪“专科专用”的时代。市场的反馈印证了创新的价值:C60上市两年内,便拿到国内新生儿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截至目前,其装机数量已超过20000台,基本覆盖了国内所有的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C60的成功,推动了科曼医疗沿着“专科专用”路径深入探索和创新。公司陆续推出国内首款新生儿无创双水平呼吸机NV8、全球首创暖箱与监护二合一的培养监护系统B8等产品,一步步构建起涵盖监护、保育、光疗、呼吸支持、体温管理等领域的全科新生儿综合解决方案。
“比别人付出多一点”
“真正的技术创新永远是为临床医护人员解决问题。”易明生说,这股“盯着临床需求死磕”的劲头,被科曼医疗延伸到了更多产品的研发工作中。
2013年,科曼医疗决定研发除颤监护仪,这是急救领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产品之一。“除颤高压放电高达两千多伏,这对于项目团队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放电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算法控制、逻辑控制都成为新挑战。”科曼医疗除颤产品项目经理王刚说。
王刚回忆,为了验证机器稳定性,团队重复了10万次放电测试,并开发了自动化测试的脚本程序,连续不断地进行仿真验证、调整参数。2021年,科曼S8体外除颤监护仪在国内上市,公司成为国内第二家自主研发、生产医用除颤设备的厂家。
“在多年的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中,我们归纳出一个‘土办法’——比别人付出多一点。”易明生解释,在价格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公司就增加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功能;如果售价、成本和产品功能都与同行一致,公司会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直面临床需求加上不懈创新,科曼医疗逐步成长为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知名企业。不仅是新生儿赛道,公司还构建起覆盖ICU、NICU、手术室、急诊急救、内镜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的根在医疗设备领域”
“守住主业,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易明生说,这一理念贯穿科曼医疗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的根在医疗设备领域,不能被短期利益带偏,要把精力放在做好医疗解决方案上。”
这份拒绝诱惑的“不贪心”,让科曼医疗攀越一座座技术“高峰”。继2014年推出国内第一款新生儿专用无创呼吸机NV8后,科曼医疗在今年推出了新生儿有创高频呼吸机VN8 HFO,打破长期以来进口品牌在超高端新生儿呼吸机领域的垄断。
2025年6月,科曼医疗墨西哥分公司正式开业。至此,公司在全球已拥有40多家分公司,为1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家医院及医疗保障机构提供产品和服务。
“出海”十余年,科曼医疗的新生儿医疗设备已经成功打入法国、英国、德国等市场。“我们的产品性能、品质已经达到国际高端水平。”易明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