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首条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Terfenol-D)批量化生产示范线在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建成,将打破国外该领域技术封锁,为我国在高端功能材料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提供支撑。
据了解,该示范线由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成保院士团队、包头稀土研究院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建完成,在技术与性能上展现出显著先进性。该示范线生产的小尺寸产品,在100kA/m低磁场下即可产生1200ppm的磁致伸缩响应,不同批次产品沿轴向磁致伸缩性能一致性偏差均小于1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种卓越性能,让材料能精准适配大功率低频主动声呐、高精度磁致伸缩微位移致动器、大功率磁致伸缩电声换能器等高端装备。
示范线负责人郝宏波表示:“此前,国内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大多无法批量生产。我们这条示范线一方面实现了批量化,另一方面在产品一致性上大幅提升。目前,示范线已批量试生产出直径20毫米以下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晶体生长与微结构调控’技术,持续对大尺寸产品以及产品的高一致、高性能进行攻关,预计2026年年底实现年产1000千克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
作为极具战略价值的“超级材料”——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是目前已知磁致伸缩性能最优的智能材料,其在磁场作用下可产生巨大的伸缩变形,能量密度远超其它磁致伸缩材料,广泛应用于精密驱动、超声换能、海洋探测、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长期以来,该材料的核心生产技术及关键设备被国外垄断,采购成本高昂,制约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进程。
此次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产业化突破,或将为我国航空、航天、航海等国家战略领域提供稳定材料供给,彻底改变我国在相关领域关键材料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为我国破解高端领域技术瓶颈提供核心支撑。同时,包钢集团、北方稀土将持续挖掘示范线成功经验,加速先进技术转化,让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这一“超级材料”助力更多产业“材料革命”,为我国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