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刘盼盼 文/图)9月9日,记者从郑州市科协获悉,登封市2025年科普活动月于9月5日在登封市高级中学拉开帷幕。作为本次科普月的重磅活动,登封市科学技术协会特邀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讲师李文强博士举办专题讲座,以“未来已来”为主题,为现场50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科技盛宴。
启动仪式后的专题讲座成为全场焦点。李文强博士从“为什么202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两位人工智能的先驱?”作为开场,为在场师生揭开人工智能背后的物理学面纱,凸显基础学科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地位。他从人工智能发展史切入,生动展现AI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引出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通过生活化案例将抽象理论具象化,让学生们快速理解AI的本质。
在核心技术解析环节,李文强博士通过实时编程演示,将普通摄像头改造成智能识别设备。当镜头扫过教室,屏幕实时标注出人像轮廓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这种人脸识别技术的现场演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魅力,更让他们理解到算法背后的实现原理。最后的“未来职业体验”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通过AI生成技术,学生们看到了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画像,这种沉浸式体验既充满趣味性,又引发大家对职业规划的深入思考。
9月9日的新郑市外国语小学,李文强博士也为该校师生们带来一场以《未来已来》为主题的人工智能科普讲座,全场200余名学生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
李文强博士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授课方式活泼有趣,深入浅出,互动性强,学生兴趣高涨。讲解从孩子们寻找人工智能在日常中的应用引入,再到观看展望2050年人工智能的十大可能性创新突破,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通过生活化案例将抽象的人工智能理论具象化,让学生们快速理解AI的本质。
在和学生互动演示环节,李文强博士模拟如何给人工智能输入信息,人工智能如何识别孩子们的绘画,以及和人工智能比赛识别错别字的速度,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当通过实时编程演示,将智能识别设备当镜头扫过教室,屏幕实时标注出人像,各种物品名称时,现场一片欢腾,学生们无不感受到科技神奇强大的魅力。“人工智能的每一次飞跃,都建立在基础学科的突破之上。这些突破无不根植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深厚积淀。”李文强博士鼓励同学们要珍惜当下的学习,今天掌握的每一个公式,都可能成为明天推动技术革命的关键力量。
人工智能专题讲座不仅展现出跨学科研究的魅力,更让学子们认识到,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应对未来技术变革的坚实基础。“希望更多的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让孩子有机会拓宽科技视野,从小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点燃他们的科技梦想,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打下基础。”外国语小学的校长王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