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辞职远行途中偶然翻阅旧报纸了解到热气球文化,到创下国产热气球飞行距离、难度纪录,再到如今成为驾驶热气球飞越天山第一人,许帅军为他的冒险精神付出了近二十年时间。
8月31日,许帅军完成自己计划近5年之久的飞越天山计划,这次飞行耗时2.5小时,最高飞行高度达到5300米。
这是他继2012年飞越渤海湾后,再次刷新国内热气球飞行纪录。不同的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飞手,如今已渐渐放下“环球飞行”的执念。
在采访前,他给记者写下了一段文字——“近年来,国内出了多起热气球事故,引起了媒体和全社会的关注。那时,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或者业内大咖站出来说明情况,整个行业集体沉默。国际航空运动联合会曾将热气球列为最安全的飞行器之一,我不希望社会对它产生这么大的误会,想通过一次有影响力的飞行来为他正名。”
在采访中,他谈到飞越天山的缘起与五年准备的艰辛,以及对于当下国内热气球行业现状的思考。他提到业内要尽快挽回大众信心,也提到希望打造中国版“卡帕多奇亚”(土耳其闻名全球的特色旅游项目)的梦想。以下是许帅军与九派新闻的对话。
飞越天山途中的许帅军。图/受访者提供
【1】五年追风,只为一场正名
九派新闻:飞越天山是什么时候开始构思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许帅军:我2020年就有了这个想法,那段时间,国内热气球行业发生多起事故,不仅在官方场合出现热气球扑向舞台这样的插曲,更有部分景区出现人员伤亡的悲剧,导致大众质疑热气球的安全性。
我想要再次飞越天山,就是我想给热气球证个明,不是热气球不行,是操作的人不够专业,飞越天山在整个行业还没人做到过,我还能成功,那说明安全方面不能赖热气球。
九派新闻:具体怎么准备的?
许帅军:天山在中国境内长达1760公里。从哪起飞到哪降落,高空是不是有合适的风,这些全是未知,也没有任何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单是观察当地气象情况,我就花了两年时间,后来得以确定每年6月到9月是飞越天山的窗口期,2023年我到实地考察时,还进一步修正理论设想。
许帅军拍摄飞越天山途中。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气象观察长达两年,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
许帅军:我这次是国内首飞,所以准备工作耗时很长。我既不是在当地长期生活的人,在天山也没有足够的飞行经验,气象条件不容易掌握。天山是自西向东走向,这意味着我必须赶上南北风才能顺利完成飞越,这种情况很少,可能一个月只有两三次。
我的计划是当天早上六点钟起飞,九点半左右降落,所以我需要确定这几个小时内的气象情况。出于安全考虑,要确保起降阶段地面风不会过大,其次要确定飞行时,高空有能够支撑我前进的风向和风速,不然我可能会把燃料耗光结果还没到达目的地。
我过去几乎每天都通过专业气象软件观察,确定将早间少风的巴音布鲁克、木斯镇作为起降点。但是为啥还要观察这么久呢?因为这实际上只是理论设想,要确保观测结果是长期稳定的,所以我进行了全年的气象观察,等到2023年10月我赶到实地后发现,这个时段的早间风实际比预报的更大,于是我在当地驻扎观察,最终把起飞时间段改为到6到9月,就这么着前后经历两年,从结果来看,我的预设很准,在试飞和最终飞行时,气象准确度几乎达到九成。
九派新闻:从专业视角来看,热气球飞越天山难度如何?
许帅军:可以说很大,尤其对于像我这样在当地没有营地的飞行员来说,准备过程真是一波三折。单是每罐45公斤重的燃料,我一次就得带8罐,而热气球气囊也重达250公斤,装备都得租车运到场地。
我最后一次试飞就因为路上耽误了时间,导致起飞后赶上下雨,雨水打湿后的热气球、重量增大,出于安全考虑,我只能放弃飞行。各种艰难条件也劝退了我的赞助商,后来我无奈只得自费完成这次飞越。
为了飞行,我前前后后花了十多万。去年首次试飞时,我还被燃料供应商给坑了,对方装车工人发错货,我要的燃料是工业丙烷,最后收到的却是质量很差的液化气,我事后只能感慨,还好热气球这玩意降落相对自由,发现不对劲后能马上选择下降。
许帅军飞越天山轨迹图。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飞越当天顺利吗?感觉如何?
许帅军:当天起降阶段都遇到点小问题,原定起飞时间突遇大风,而延迟起飞意味着我在降落时也会遇上地面风。
飞行途中,原本预估的降雨情况实际上来得更快一些,我刚升空不久,一片乌云就出现在了我头顶上,看到周边晴朗的夜空,我选择堵了一把选择穿云上升。
地勤人员后来跟我说,还好我飞得够快,后面的乌云几乎是追着我在跑。
由于风向问题,我无法上升到预计的5500米高空,所以只能降低高度飞行,落地时间就比预想中要慢,不巧赶上了地面风,降落的时候就没那么优雅了,连人带球被风吹得在地上拖行了一段距离,还好我选择的降落点很平坦,地形给了我很好的缓冲。
九派新闻:你的偶像福赛特曾在2002年乘坐热气球环球,据说他当时的保障团队有12个人。你这次的团队规模如何?
许帅军:完全比不了。2007年我刚入行时,打听到人家单是热气球就值两百多万美金,我这次驾驶的热气球也就10万多人民币。团队规模也很勉强,但是因为全程自费飞行,单是租车就花掉大部分预算,最后只能减少人数。总共就我和三个地勤人员,他们负责辅助我升起气球,通过基站实时查看我的飞行轨迹,网上认识的一个朋友在巴音布鲁克帮我拍摄降落具体位置。如果再少一个人,这活儿就干不了了。
九派新闻:五年磨一剑,完成飞行后心里有什么感觉?
许帅军:2012年飞过渤海湾后,我基本一直在景区做热气球操作员来维持生活,但完成一次飞行计划开销很大,说实话没攒下来什么钱,中途还有两年因为找不到工作,那是我最艰难的日子。这次飞过天山,我的准备周期太长了,顺利落地时没有特别兴奋,反倒觉得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我就是想把这个事宣传出去,让人们知道热气球这个东西它本身是安全的。
九派新闻:从飞越渤海湾到飞越天山你花了13年时间,下一站有何打算?
许帅军:我希望能够驾驶热气球飞越珠峰,技术层面我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我所需其他方面的支持还很多,比如说我没有资金,也吸引不到赞助商,加上珠峰地处边境,涉及的审批工作会很多。当然,我还是想飞越珠峰,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官方的支持,我这次飞越完天山之后,很多人看到了,也有相关领导给我点了关注,但愿这是好的迹象。
【2】热气球本身很安全,业内急需挽回大众信任
九派新闻:在低空经济领域,近年来热气球的热度似乎不高。
许帅军:近几年热气球行业因为发生多起事故而陷入质疑,曾有游客对我说,他宁可花高价去土耳其,也不会在中国游玩热气球项目。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大众的信心挽救回来。
然而,主管部门选择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提高准入门槛来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我想说的是,热气球行业自身同样存在问题,尤其在操作员培训和考核方面不够严格、细致,而景区只要求飞行员证照齐全就能上岗。这导致在安全系数很高的热气球系留体验项目中,也出现过曾有持照飞行员没打好绳结,导致游客坠亡的悲剧,而2023年某景区还用氦气球充当热气球载人,最后出事了却让热气球背锅。
九派新闻:热气球本身安全系数究竟如何?
许帅军:不管从高度还是速度来看,我认为热气球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尤其国内景区开展的基本上都是系留项目,简单说拿绳子拴着热气球原地上升下降,很少有地方开展自由飞行活动。再举几个极端例子,我曾经因为燃料不足,从2200米高空坠落海面,最后也只是站姿不对,受了点轻伤。90年代曾有日本飞行员尝试飞越珠峰,他没有采纳气象专家建议一意孤行,最终热气球撞山,这样的事故也只是造成飞行员一人受伤,而同行的另外两人几乎是毫发无损。
近年来发生过多起热气球安全事故。图/截图
九派新闻:在你看来,如何让热气球变得更加安全?
许帅军:热气球对天气、对风的要求很苛刻,玩热气球本质就是玩气象,把气象研究明白了,就能规避风险。其实不管在哪儿,适合热气球飞行的最佳时间就是日出时段,白天由于受日照和地形影响,天气预报往往会有误差。
在“热气球之国”土耳其,早上4点多就会有大巴到景区酒店接客人。但在国内,行业整体还是一个摆地摊的思维,缺少运营和宣传能力,哪里游客多,就把热气球往这一摆,等着游客来,气象被排在第二位。这样一来,清早有起飞条件时,没有游客来,等白天游客来了,但实际上风又偏大了,这个时候硬飞往往伴有风险。
九派新闻:国内热气球行业怎么样挽回大众的信心?
许帅军:业内要做的是加强自身培训考核,进一步更新操作标准,我大概在2020年的时候开始分析了多起事故,并结合自身经历,编写了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技能要求、注意事项,如果国内有景区想开展热气球项目,我可以免费提供给他们。
当然对景区来说,首要的就是要把气象看好,比如说今天早上有3个小时可以开展项目,那就按这3个小时提前做运营计划,时间差不多了,稍微一起风就要赶紧收起器材。开展活动的场地一定要平整,周围要布置避免他人随意闯入的警戒带,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每次载客前,飞行员可以试飞感受一下风,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坚持的操作。
【3】想打造规范、安全的热气球旅游胜地
九派新闻:以往报道里你提到过梦想是追求环游世界,现在还有这个想法吗?
许帅军:现在我不想环游世界了,这个目标对我来说已经有些不切实际。我希望有一天能在国内打造出像土耳其那样的规范、安全的热气球旅游胜地,这能给当地创收,也能给飞行员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其实现在还有不少热气球飞行员,大家刚开始学这个都是想挣点钱,实际入行以后,发现可以施展的地方其实很少。
卡帕多奇亚热气球升空。图/VCG
九派新闻:你希望中国热气球行业应该往方向发展,到达何高度?
许帅军:热气球作为低空经济的一部分,应该要按文旅思维来开展,现在业内每年会搞很多热气球比赛,这当然是内部选拔飞行员的好办法,但却和文旅创收相关度不大,最明显的是,游客参与不了,对比赛过程更看不懂,对当地旅游起不到多大推动作用。
热气球引进中国三十多年,我始终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在中国打造出一个土耳其那样的热气球文化,在相关景区,每天都有百来个热气球在天上飞,一下能给很多人创造就业。有了收入,飞行员就可以长期飞,技术也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安全性也就越来越高,这样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
九派新闻:这个目标在国内有足够的条件实现吗?
许帅军:有条件。如果以后真有可能这样发展,我希望要对飞行员进行严格筛选,即使大家有执照、有过多年飞行经验,也要重新培训,重新考核。
九派新闻记者 董自能 实习记者 孙梦婕
编辑 万璇 吴迪
下一篇:张桂梅在《人民日报》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