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六日,参观者被AI机器人吸引注意力。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
九月六日,孩子与机器人对弈,感受科技魅力。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
九月四日,长安汽车天枢智能馆,工作人员调试长安智能机器人。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
9月6日,智博会N3展馆,宇树机器人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
“昨天就看新闻说这里有机器人格斗,今天专门带孩子来看。”市民刘庆隆说,之前刷到过机器人格斗的短视频,没想到本届智博会就有展示,于是就赶过来了。
恰逢周末,多个展馆内人流如织,N3展馆可以用“爆满”来形容。记者走访发现,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成为本届智博会备受追捧的“顶流”之一。
传统机器人变得更智能
机器人在展会上比较常见,但多为机械臂等,属于传统机器人。今年智博会也有不少传统机器人,但与前些年相比,它们变得更“智能”了。
现场,精金机器人的J1产品,正在演示把两块玻璃精准插入到前方的凹槽。因为凹槽口很多,并不是每个凹槽都有“空位”,所以它会在放置前先行“探测”,找准合适位置后再插入。这是因为它的“手臂”植入了激光雷达和视觉引导模块,能进行高精度作业。
非夕科技展出的自适应机器人,能“拿”着熨斗给汽车坐垫除皱。它在作业时并非一成不变的机械行动,而是根据座椅区域形状、曲面幅度,主动调整用力大小和角度,做到精细化作业。
除了这类机器臂,还有一些愈发聪明的传统机器人。比如UDEER·AI展台的AI130商用巡扫机器人,搭载了具身智能大脑的机器人,主要用于街面清扫、卫生维护场景,能闪躲路人、规避障碍。
人形机器人迎来爆发期
今年的智博会,人形机器人技术“井喷”,很多公司推出了新产品,成了展会上的“人气王”。
智元机器人展台摆放了一台名为灵犀X2的全智能灵动机器人,它具备运动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智能等特性,可模拟人的步态、舞蹈等动作,也可以结合沟通对象的手势和实时场景,与之进行交互。
逐际动力展出“Oli”全尺寸通用机器人,构造与人类高度相似,头、手臂、腰、腿可实现30多个动作,包括鞠躬、打拳、挥手等,甚至还能跳现代舞和民族舞。
宇树科技带来最新升级的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并在现场设置了小型格斗场。G1格斗款拥有先进的动态平衡算法,其迅猛的出拳、凌厉的高踢腿等高难度动作一气呵成,全方位展现了行业前沿技术突破。
还有精金机器人展示的轮臂机器人L1,它只有上半身,行动靠“轮车”,可以通过仿生双臂、智能算法等功能,完成数据采集、清洁打扫等任务。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投用到一些酒店,负责卫生间清洁等任务。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从生产领域迈向艺术创作,现在又开始向个人生活、办公等领域渗透。但是,传统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于虚拟世界,依赖算力和数据,主要生活在“云端”,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为了让人工智能拥有“身体”,行业使出浑身解数,开发了智能汽车、智能机械臂等,而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载体,这也是当下热词“具身智能”的现实呈现。
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正在刷新人们的认知——以前的机器人,要么是跑步、爬楼、跳舞等单人行为,要么是被动地与真人进行互动。而在本届智博会上,它们已经可以实现“机器与机器”的交互,比如在擂台上格斗、踢足球等。
机器与人共生时代加速到来
人形机器人的爆发,离不开硬件技术的升级迭代。比如各种机器仿生手、仿生腿的出现,都让人形机器人能够做出比传统机器人更精细、更像“人”的行为。
星动纪元展示了一款仿生手,它与人的手掌基本无异——有掌心区域和五根手指,每根手指还分了两个指节。这只手可以做很多动作,比如精准地按按钮、提握哑铃等。同时,它的指尖还能实现270°的触觉传感。
因时机器人展出的“灵巧手”,造型上也跟人手高度相似,能做到只在某几根手指上发力,比如单指按压、双指拿捏等。同时,它还配备了视觉系统,可以与人进行“猜拳”的交互。
“以后我们很多场景都可以用机器人来工作。”乐聚机器人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公司可以提供很多“机器人+场景”解决方案,除了在现场展示的仓库搬运等场景,家用生活场景也可以,如擦拭桌面、整理收纳、垃圾处理、紧急呼救等。
这些仿生机器硬件,也可以用在人的身上。强脑科技介绍了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等产品,可以实现写字、跳绳等许多精细动作。还有一款“注意力训练环”,戴在头上后能控制平板电脑中的动画内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脑科技”会与更多机器“搭配”起来,世界将进入机器与人共生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