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面对内部员工慷慨激昂的讲话,却被一场意外的录音泄露暴露了心底最深的焦虑:美国可能在登月竞赛中输给中国。
九月四日,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面对全体职员发表内部讲话,语气激动地反驳那些认为中国将先于美国重返月球的观点。根据彭博社获得的录音,达菲信誓旦旦地宣称:“我们一定会抢在中国之前登月”,并强调要“安全、迅速、不出错地完成任务”。
身兼交通部长之职的NASA代理局长,竟信誓旦旦立下军令状,言辞颇为张狂:倘若中国率先于美国实现登月,“那真是见了鬼了!””这句话背后透露的不仅仅是竞争意识,更是一种深深的忧虑——美国可能在太空领域失去传统优势。
达菲的讲话不是孤例。他在视频中誓言,美国将在特朗普总统任期结束前重返月球,并赢得对中国的“第二次太空竞赛”。他强调:“当我们插上美国国旗,就会让它永远留在那里”。
这种焦虑感已经传递到美国政治高层。参议院商务、科学和运输委员会主席特德·克鲁兹公开声称,如果“阿尔忒弥斯”计划受挫,美国可能会“把月球拱手让给中国”。
美国上次登月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自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结束后,再没有美国宇航员踏上月球表面。如今想要重返月球,却面临诸多挑战。
美国重返月球依靠的是“阿尔忒弥斯”计划,但这个计划进展并不顺利。核心的星舰载人登陆系统频频遭遇技术瓶颈:可重复使用隔热罩的研发陷入停滞,近地轨道燃料补给技术未能突破,月球着陆技术和低温推进剂储存等难题至今仍未攻克。
按照官方时间表,“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计划在2027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但多位独立航天专家认为,美国在2027年实现载人登月纯属天方夜谭,即便是2028年能否进行尝试都充满变数。
NASA前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警告说,当前美国探月任务的成功依赖于“脆弱且过度依附SpaceX的基础设施体系”,每次月球任务都需要“多达数十次”燃料补给发射才能完成。
相较于美国的仓促与焦虑,中国的探月工程展现出完全不同气质。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用“三不一超”总结了中国探月特点:“指标不降、经费不超、进度不拖、超额完成任务”。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这个目标建立在扎实的技术积累和严谨的工程规划之上。前期关键技术攻关已全部完成,目前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2023年8月,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系留点火试验,标志着登月运载系统通过了关键测试。今年8月15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又成功组织了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
美国航天事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政治摇摆不定,布里登斯廷指出:“长期受困于美国政府更迭导致的政策摇摆不定已造成巨大损害”。
他进一步解释:“我们所做的本质上是跨越几十年,甚至有时是跨代的工程,不能任由其反复无常”。这种政治上的反复无常使得美国太空计划陷入停滞。
NASA近年来预算持续缩水,甚至特朗普政府一上台也削减了多达24%的太空预算。这种不确定性和资金波动对美国太空产业和国际联盟造成损害,可能促使美国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转向中国加速发展的探月任务技术。
中美在登月计划上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专家表示,中国航天领域核心优势显著,政府在登月任务架构上“目标明确、行动协同”。反观美国,因“政府换届致政策反复”而受困,航天发展稳定性远不及中国,反差鲜明。
进度滞后、预算不明或承诺动摇,皆可能对美国航天产业及其国际信誉造成损害。如此一来,很可能会让国际伙伴逐渐疏离,转而投向中国航天合作的“怀抱”。布里登斯廷称,若美国在登月竞赛中输给中国,经济利益可能会向中国倾斜。
若美国无法在近地轨道维持强大存在,不仅会削弱自身太空运营能力,还会促使国际伙伴转向中国“天宫”空间站,从而背离美国利益。这种地缘太空政治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已吸引多个国家参与,月球样品也向全球科研机构开放申请。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中国探月工程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成果。中国将持续开放月球科研样品国际申请,期待全球科学家获得更多科学发现。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方面更多强调“竞赛”和“竞争”。达菲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赢得“第二次太空竞赛”。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在太空探索理念上的根本不同。
一些美国专家也认识到,从长远看,谁先登月并不重要,如果仅仅是简单复制“阿波罗计划式”的“插旗与脚印”任务,意义有限。
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否建立永久基地,实现月球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这方面中国已经有了明确规划:计划在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对月球南极环境和水冰资源进行勘察探测。
嫦娥八号预计在2028年前后发射,将开展月面科学试验和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验证。这些任务将为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月球表面冰冷的岩石不会在意哪个国家的宇航员先踏上这片土地。但在地球上,这场太空竞赛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科学探索的范畴。
达菲那句“如果中国领先,我就活见鬼了”的强烈情绪反应,折射出的不只是一个人的焦虑,更是一个国家担心失去太空优势的深层恐惧。
太空探索不是零和游戏,最终谁能为人类利用月球资源开辟新道路,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信息来源:美国NASA局长破防:若中国真领先美国登月,我们就丢了大人
2025-09-05 16:02·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