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庄严与豪情,所有汗水都是值得的!”9月3日中午,刚刚参加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董泽峰在电话里难掩激动之情。
9月3日上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预备役部队方队中,董泽峰,这位来自黄科大国际学院2023级护理专业的青年人,完成了人生中庄重的使命。
两个选择 一样情怀
2021年7月,董泽峰收到了黄河科技学院芒斯特国际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然而他没有立即踏入憧憬已久的大学校园,而是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惊讶的决定——保留学籍,投身军营。
“怀揣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和报效祖国的热忱,我选择先穿上军装。”董泽峰回忆道。在部队期间,他历经严格训练,展现出卓越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最终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国家级仪仗队的一员,开启了迷彩青春的淬炼之旅。
国旗下的每一步都是信仰
“站如松、行如风——每一步75厘米、每分钟112步,这不仅是我们动作的标准,更是责任与荣誉的体现。”董泽峰这样总结自己在仪仗队的训练标准。
数小时军姿定型、成千上万次踢腿摆臂,甚至眼神与表情都需要专门训练,一切只为实现”零失误”。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锻造了他极致的标准意识和意志品质。服役期间,董泽峰多次参与并圆满完成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他曾作为护旗手参与天安门广场大升旗仪式,在国旗下步履铿锵、庄严前行;曾在机场迎送外国元首,动作庄重、流程精准,无一疏漏;还曾参与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演出,通过荧屏向全国观众展示中国仪仗军人的风采。
校园中的军人本色
2023年9月,董泽峰退役返回学校正式入学。他在校园中始终保持军人作风,自律严谨、勤奋踏实,将部队培养的优良品格延续至学业和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方面,他专注认真、积极进取。课堂上,他总是坐在前排,眼神专注,与老师互动积极。课后,他善于攻坚克难,常常在图书馆钻研到闭馆。当同学遇到难题向他请教时,他总会耐心解答,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2023级新生入学教育期间,董泽峰主动承担军训教官工作。训练场上,他口令清晰、动作规范,将军营标准融入日常训练;休息时,他又化身学长,与新生们分享大学生活的经验,叮嘱他们注意防暑降温。有新生动作不到位的,他总会亲自示范,一遍遍纠正,态度严格却又不失温和。他以身作则带领新生完成训练,展现出优良的军事素养和组训能力,获得师生广泛好评。目前,董泽峰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辅导员这样评价他:“董泽峰同学的身上有一种宝贵的‘感染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军人作风、党员标准和青年担当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重返训练场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董泽峰因其优异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政治表现,被部队召回,入选九三阅兵预备役部队方队。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承载着展示国威、军威的神圣使命。阅兵训练是对生理与心理的极限考验。面对高强度的训练要求,董泽峰克服了诸多困难。为了达到“毫厘不差”的排面标准,他每天进行成百上千次的踢腿摆臂练习,反复打磨肌肉记忆,甚至脚部磨出血泡依然坚持训练。“在长达数小时的军姿定型中,我们要克服北京夏日的高温酷暑和身体极度的疲劳酸痛,”董泽峰坦言:“但想到这是为国争光,一切困难都变得微不足道。”
天安门前的完美正步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正式受阅前,董泽峰和战友们于晨曦中列队待命,精神高度集中,全场肃穆无声。他全神贯注,屏息以待,心中反复默念动作要领,确保以最佳状态迎接检阅。最终,董泽峰和战友们以最高标准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董泽峰也以在天安门前的完美表现,践行了“献身仪仗、为国争光”的誓言,展现了黄科大学子爱国奉献、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
“能够代表广大预备役军人接受检阅,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荣誉。”董泽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若有战、召必回’这六个字的分量。”
阅兵任务结束后,董泽峰将返回校园继续他的学业。”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我将秉承仪仗精神与母校教诲,立志投身公共服务领域,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新时代青年人才。”电话里,董泽峰声音坚定。
从训练场到大学校园,从仪仗兵到预备役军人,董泽峰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他用正步走出的不仅是军人的荣耀,更走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与梦想。那75厘米的标准步幅,不仅丈量过天安门前的荣光,更指引着他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选择。他说:"这份经历让我更加坚信,只要心怀家国,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为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