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记者获悉,日前,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院”)联合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200万吨/年柴油芳烃吸附分离技术在广西省一次开车成功。一周之内,吉林、广西两大百万吨级装置相继高标准投产,标志着我国柴油芳烃吸附分离技术实现“百万吨级突破”以及“从100万吨到200万吨”的规模跨越,为炼化行业“减油增化、提质增效”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柴油吸附分离技术是通过模拟移动床吸附工艺,实现对柴油馏分中芳烃与非芳烃的高效分离与富集,从而将传统柴油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该技术突破传统炼化工艺中柴油馏分碳骨架解构型加工路径,践行“物尽其用,各尽其能”的分子加工理念,大幅提升原油资源利用率。
该技术于2020年实现首次工业转化,从万吨级到100万吨级工业化应用,再到如今200万吨级全球最大规模应用,天津院以持续的技术迭代彰显科研硬实力。5年来,联合合作单位持续攻关,实现了吸附剂材料、工艺流程和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的全面升级。第二代高效吸附剂显著提升吸附容量与强度,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一键开停车与故障预判,大直径吸附塔格栅等关键设备成功突破工程化瓶颈。产能持续扩大的背后,是对资源利用最优化、产品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耗最小化战略目标的有力回应,有效推进炼化一体化进程,为应对柴油过剩、缓解化工原料短缺注入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天津院将以系统思维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打造覆盖多原料、多组分的吸附分离技术平台,持续推进吸附分离技术向更高效、更低碳、更智能的方向延伸。同时,整合科研、工程、产业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切实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助力“双碳”目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